近日,乒乓球奥运冠军、现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的邓亚萍受聘为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向邓亚萍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12月5日《北京青年报》)
邓亚萍“重回神坛”,毋庸置疑会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五年时光,足以让一个去向不明的名人重新站在公众视线面前,只是“败光20亿”的谣言风波还未完全平息,这时候邓亚萍再以兼职教授的身份站出来,会打破一种思维定势,何况还是近几年备受争议的兼职教授的话题呢!
自从1998年邓亚萍正式退役后,幕后工作却似乎干得风生水起,一面是求学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另一方面她的政治生涯也是一片坦荡,即便闹出过“败光20亿”的舆论风波以及近几年的淡出,但越是这样欲盖弥彰的解决方式,选择复出就越会遭受质疑,是国内大学刻意用明星兼职来宣传造势,还是真的需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其实,站在邓亚萍的立场,她完全可以用公道自在人心的言论反驳旁人的质疑,但是这种质疑由来已久,可不是邓亚萍一笑置之就能解决的。在今年中旬,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乔木曝光了何炅占用北外编制,领取工资却多年未到校上班的事件,很快揪起了亿万网友的心,随即,何炅微博做出回应确认自己占有北外编制,却很少上班的事,而校方也发表声明成何炅已离职。事件看似就应停止了,但是请不要忽视此类事件远远不是何炅道歉、乔木复职那么简单,也不应只是追究何炅是否放纵粉丝对乔木的谩骂那样浅薄,追根溯源,是为什么大学的“全职大师”比不过兼职教授的问题。
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以邓亚萍为代表的这类人他们似乎就做到了鱼与熊掌兼得,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我们有目共睹,只是学术功底可不是靠一篇论文一次讲座就能肯定的,换句话说,政法大学的做法会不会违反聘用教授的正常程序呢?邓亚萍取得过清华大学外语系英语学士的文凭、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以及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的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学术上,看文凭无法否认她已经达到了“大师”的级别,可是有人质疑过学校的聘任程序问题吗?兼职教授的聘任书是可以随时颁发的吗?这个名号出现频率太高的话,大学的学术氛围恐怕就不再是自由浪漫而是随性而为了。
邓亚萍兼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正是如此,明星的光环效应太大,学校的举动无法摆脱借势宣传的嫌疑,虽然大学有权聘任校外人员任职客座教授,但是舆论的风向标就是抓住某一条小辫子不放,且会不断追究学校此举的出发点。如果以邓亚萍“败光20亿”为争议点,那么让一个公众形象已经大打折扣的人来做兼职教授,学生的心理承受以及校内全职教授的态度该往哪一边偏向?就像正式编制人员永远比不上临时工的灵活一样,邓亚萍来做兼职教授仿佛就是可以随时脱身的临时工一样,学校给了邓亚萍一个教授的名号,却没有公布相应的约束制度,也是无法让旁观者信服的。
虽然政法大学在今日证实聘任邓亚萍不违反程序,但是口说无凭,聘任邓亚萍教授校内乒乓球运动,效果暂且不说,即使邓亚萍本人这些年并未放弃对乒乓球的训练,让一个已经不再做专业研究的人来做教授,仅凭经验的教学本身就是刻板化的,谁又能保证邓亚萍全心全意地投入乒乓球教学事业呢?大学聘任名人做教授,还应从学术基点出发,准备好对舆情的全面搜集,莫让风险评估沦为纸上谈兵。
五年前, 即刻搜索就聘请邓亚萍担任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乒乓球名将跨界做搜索,引发的业内关注自然不小,今日政法大学聘请邓亚萍做教授的事是否一样,笔者不敢妄言,理性的看待一件发生需要我们秉持“旁观者清”的态度,而站在一个大学生的立场上,我的态度当然是有期待也有后怕,期待来自于对名人和明星的追求欲望,而后怕则来自对这些名人的专业怀疑。人们通常都有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术业有专攻,而门门都精通的人只是个例罢了。
同样,我的质疑也并不是缺乏理性思考,我们看得到学校此举的良苦用心,也深知名人效应对一个学校的重要性,但是作为曾经对邓亚萍疯狂追捧的人来说,她回归神坛我们理应支持,只是如今这份支持再没有当年那份疯狂,毕竟对她的印象已经有了一个心理阴影,对她质疑也应是理所应当。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名人们,这些年都“屈尊”前往大学做兼职教授了,崔永元、邓亚萍、何炅等等这些名人,在饱受争议的同时请将名人的称号请做到名副其实,到了大学不是挂名而已,既然想一心多用,那么就要权衡自己的能力是否够格。能为国内的学术研究尽一份力就值得我们点赞,但若只是与学校“相互利用”,那么还请就此打住。
稿源:荆楚网
作者:宋潇
(作者:蓝镭)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