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好,传统手工钩织的拖鞋则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在沙市区北湖小区却有这样一位奶奶,年近70,却依旧热爱手工编织。在她的巧手下,一卷卷普通毛线编织出精美鞋面,一件件废弃衣物重新加工成厚实鞋垫。她就是熊万玉奶奶,一位热爱手工艺的老人。(1月9日光明网)
所谓手艺人,即打铁、打木制家具、做鞋、绣花、编毛衣、钩织拖鞋的能工巧匠,也还有精通折纸扎花的高手,有厨艺精湛的民间大厨,有爱好古玩收藏的“考古者”……他们付出得辛勤劳动,俗称手工劳动。也许他们身份平凡,但手艺却不平凡,他们热爱生活,更敢想敢做,且妙手生花,并给人们带来一种不可少或不可缺的美好一面,足以装扮和丰富现代人的精致生活。
但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社会不断变革、进步,大多数“手艺人”慢慢淡化出人们的视野,也有一些传统的手工艺正濒临绝迹。不过,仍有一些手工劳动者,他们活跃在城市的各个社区和乡村的田间地头,用他们的精湛的手艺和拿手的绝活,无不精彩地演绎平凡生活的传奇,尽情展示他们精彩的人生。
不说别的,就说本文中熊奶奶,60岁开始学习钩针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她看到有人用毛线钩拖鞋,不仅样式精美,还比市面上卖的拖鞋保暖许多倍,这让一直退休在家的她产生了浓厚兴趣。说学就学,虽然一切从零开始,但她一边在女儿的教导下开始尝试,一边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钩织出一双人见人爱的毛线拖鞋。打那以后,硬是一“编”不可收拾,经她纯手工钩织的拖鞋多达几十双。有全拖、包跟、半包跟等不同款式,且穿着十分舒适,深受街坊邻居的喜爱。
人退休后最富有的是时间。熊奶奶通过手工钩织拖鞋,不仅打发了富裕时间,也让晚年退休生活充实、日子过得丰富多彩,还传承了民间的手工艺,这真是一举几得,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笔者认为,手工艺确实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瑰宝,是装扮和美化我们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不让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失传,不少媒体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和报道工作,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展示的平台,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年轻朋友来参与、来学习、来制作,与此同时,也希望我们老一代的手艺人毫不吝啬地教给新一代,相关部门还要对濒临失传的手工艺进行挖掘式的抢救,从而真正让民间手工劳动代代相传。
稿源:荆楚网
作者:罗定坤
(作者:杨虹磊)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