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月18日,荆楚网发文推介“湖北好人”严义军扶贫济困感动荆楚的故事。文中写道,说起“湖北好人”严义军,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他参加各种义工、志愿者、爱心帮扶活动已经有十多年了。2011年回武汉发展后,就开始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参与爱心公益活动。几年来,直接帮助弱势群体近百人,参与的爱心捐赠活动达80多次,募捐善款物资总金额累计380万元,接受他帮助的留守儿童、老弱病残、困难群众达到千人以上。
2015年初,6岁的小楚凡与小伙伴玩耍时不小心引起柴房失火,被严重烧伤。父亲吴胜前在黄石开出租车,母亲无业,借遍所有亲戚、朋友、同事东拼西凑了20万元很快用完,为了尽可能保住右腿转院到武汉三医院时,手中所剩无几,医生预计的巨额治疗、康复费用让全家陷入绝境。为了帮助这个几乎崩溃的家庭,严义军硬是拖着感冒病痛的身体,多次奔波于武汉、鄂州、大冶等地,为小楚凡争取救助。在湖北省文明办的推动下,在严义军的积极呼吁和组织下,短短的15天时间里,3万多名湖北人及全国网友拼献爱心,为小楚凡募捐善款百万元,创造了湖北草根救助的奇迹。
读到这里,我却想起一家日报发过的那个消息,说是某市有家慈善超市,开业3年以来,所有的运营资金都来自于政府补贴,超市近两年超过10万元的帮困资金,没有一分钱来自慈善捐赠。慈善超市成为政府超市,这是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困窘的一个缩影。社会捐赠应当是慈善事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但是目前国内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团体,捐赠的热情都很低迷阴冷。权威数据显示,现在全国人均慈善捐款不足一元。是咱中国的富人少吗?并非尽然!据《福布斯》排行榜统计,大陆的百万富翁已经超过300万人。如果每个百万富翁捐出1000元,那么慈善公益金至少会募捐到30多亿元。
中国内地的富人们不爱捐款,似乎已是地球上人都知道的事情。来自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大陆富豪对慈善事业的捐赠小于15%,而他们拥有的社会财富却在80%以上。在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中,只有1%者曾经参与慈善捐赠。据说,中华慈善总会的捐赠物资中,近80%来自海外,只有20%来自内地。然而,人均GDP排名世界靠后的中国,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之一:标价千万余元的宾利轿车,在中国的销量世界第一;从90年代初,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进口法国高档葡萄酒的最大市场;中国大城市娱乐场所的豪华程度和消费水平不次于巴黎、伦敦和纽约......
荆楚网的文章指出,严义军做公益慈善有三个显著特点。首先,为了能帮助更多的人,他主动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获取需要帮助人的信息,并且还自己下到县市、到农村、到基层了解弱势群体的信息,经过亲自核实后,再联合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一道对他们进行帮扶。因此,他的手机号现在被大家亲切誉为“爱心专线”。其次,虽然并不富裕,但是他不仅带动社会组织捐赠,而且每次捐赠活动自己带头自捐款物,将自己准备在汉购房的多年积蓄都相继捐给了需要帮助的人们。再次,严义军生活上很节俭朴素,居住环境十分简陋,平时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几年都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鞋子,但是他对公益活动却十分大方,将所有收入、精力都投入到爱心公益事业,不计得失、不求回报,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为什么我们有人宁可自己挥霍浪费,却不愿捐点钱出来行善?不少富人“为富不仁”,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感。慈善行为的物质基础是财富,而它的感情基础就是爱心,有爱心才能拿出金钱去帮助别人。中国是一个重亲情、重伦理的社会,这种传承文化的必然结果是把财产遗给后代,因而富豪们的捐赠文化和伦理观念受到制约和束缚。除了国人对慈善公益事业缺乏热心之外,我国部分慈善机构运作不够透明、缺乏监督,管理存在漏洞,善款使用随意性大,企业和个人所捐的善款很多“下落不明”,基金会丑闻屡见不鲜,使得公众不信任。当前在开展慈善捐助活动时,变相的摊派普遍存在,公众很是反感。不少单位,每次捐款都变成了“摊派”,干部多少、党员多少、职工多少,都定下了“硬指标”,或集中收取,或直接从工资中扣除,爱心捐助活动完全变成“强制”措施。
截至目前,严义军已行程13万多公里,公益足迹走遍湖北省内30多个县市,发动联系了超过5万人献爱心。这些年公益路上,严义军都记不清楚自己磨坏了多少双鞋,摔过了多少次跟头。好多次,他的脚磨出了水泡,磨出了血,他都强忍着继续坚持参加公益捐赠活动。他用大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感动了省内外数以千计的党员干部、企业家、知识学者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在他的影响下,现在已有近500名企业家通过他加入到爱心慈善这个行列。
孔子曾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把官员的道德状况比作风,把百姓的道德状况比作草,风往哪边吹,草自然就会向哪边倒。因此,历代总是要求官吏们“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然后才诉诸“治国”、“平天下”等政治理想——这是一种朴素的靠“官德”制约权力的理念,就如百姓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来归置我们的社会生活一样。我们应付倡导爱心观念和正确的财富观,形成良好的捐赠文化氛围,让捐赠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唤醒富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让“第三次分配”成为一种自愿选择。善心如花,尽管这种花朵的颜色有时并不那么艳丽,香气有时并不那么浓烈,但是“苔花比米小,也学牡丹开”。燃一柱高香,融一轮太阳,我们心有图腾,我们恪守道义,以禅意行走尘世,用善心感受生活。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景瑞
(作者:刘展)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