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张睿:保护文遗的重任不应止于古稀老人
发布时间:2016-02-14 14:36:08来源:荆楚网

  为了继承老父亲的生前遗愿,在前任守庙人过世不久后,他主动提出申请要去守庙,这一守就是十年。十年来,不论风吹雨打,他每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都是这样悉心打理,看护着这座庙宇,生怕庙里的文物受损。“本来打算多陪傩神几年的,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不行了,年后我就要离开了……”每次谈到要离开庙里,看着远方,曾会和的嗓子都会有些哽咽,眼圈一下红了大半。(2月14日中国网)

  “本来打算多陪傩神几年的,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不行了,年后我就要离开了……”,十年如一日的守护,让老人与傩神庙有了深深的感情。因为身体不适要离开守护多年的地方,自然有着诸多不舍,也有着些许无奈。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就是这样一个承载着文化生命密码的傩神庙,如今还有一位古稀老人在守护,那么老人之后又有谁来接替?笔者认为,守护文遗的重任不应止于古稀老人。

  提到文化遗产,不禁联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昆明老街武城路、长春路被拆除,不少年代久远、雕刻精致的民居被拆得一片狼藉;还有不少村镇建造精致、雕梁画栋的很多老建筑,被轻易地拆除而代之以满墙明晃晃瓷砖的建筑垃圾。或许傩神庙还是幸运的,还有位守庙人夜以继日的精心呵护,可是全国上下拥有这么一点小幸运的文化遗产恐怕是少之又少吧。

  保护文遗不应该是个人的意愿而是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上形成各级政府的共识和国民意识。各级政府要放下身段,对地方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出台更多切实可行的保护条例和实施细则,长期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拒绝打造缺乏生命力的“盆景”,各级政府通过宣传让国民增强保护文遗意识。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更多的历史文遗不断地消失,不会有更多的“文遗守护人”因年龄和身体的不适带着无奈离开守护的“岗位”。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相信这句话应该足以唤起各级政府和每个公民的危机意识,足够激发出人们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遗产的热情。保护文遗不应止于古稀老人,莫要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睿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