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4月19日新华网)
随着我国互联网事业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清朗的网络空间构建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也应看到短板和问题依然存在,网络谣言的歪风劲吹就是其中一个亟待补齐的短板。
对于谣言传播我国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取缔恶意传谣的网站、刑拘传谣网络大V、关闭传谣账号……一系列依法治网的举措,有效的遏制了网络空间的乱象丛生,但谣言就像是蛮荒生长的“野草”,始终难以斩草除根,污染着网络空间的天朗气清。
究其原因,不容忽视的一点是非理性情绪感染,理性思考缺失,助长了谣言的病毒式蔓延。正如2015年上半年网络谣言报告指出,对于网络谣言的态度,有将近一半的人选择“宁可信其有”,有60.4%的人表示参与过谣言的转发分享。
谣言的传播,无论是“上海女逃离”式的新闻反转,还是“山东疫苗案”式随事件发酵的流言四起,无不是通过滥用敏感字眼、怂恿话语,挑逗公众敏感的神经,激发网民的非理性思考和情绪宣泄欲。理性思考缺位,使得网民在看到一些足以引爆眼球的消息时,就不假思索的转发和吐槽,掉入不法之徒的谣言“陷阱”。当谣言借助网民非理性的“惯性”进行二次传播时,就会形成潜在的负面社会影响,损害社会公信力。
荀子有云,“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很多谣言在萌芽和传播过程中,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多一点理性的深思考,便不难识别谣言的漏洞百出。因此,铲除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除了加大力度依法治网外,还呼唤理性思考不缺位。
作为一名网民,需要多些理性思考,在参与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增强信息鉴别能力,不能听风就是雨,被一些含糊不清的信息误导,沦为谣言的“传声筒”和“放大器”;更不能故意造谣、传谣,煽动公众情绪,践踏精神家园“家规”。
作为信息载体,网络媒体也当有所作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这就要求网络媒体积极引导网民的理性思考。在网络信息洪流中,媒体要形成一道信息“关口”,坚守底线,明辨是非,做好信息把关,对非理性、不健康的信息坚决说“No”;同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社会正能量,用风清气正为广大网民撑起一片“蓝天”。
网络不能成为文明荒原,在网络“地球村”中,面对信息洪流,网络空间中的“每一分子”都应该多些理性思考,加强警惕谣言的意识、识别谣言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扫除谣言蔓延的阴霾,网络空间才有可能“天朗气清、生态良好”。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陆晨
(作者:杨虹磊)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