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徐大发:12岁女孩离家出走“干大事”咋看?

发布时间:2016-09-03 09:22:13来源:SRC-13

  昨日是新学期的开学第一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走进校园上学,但家住万江的12岁女孩陈嘉林并没有步入课堂。原来,8月29日,这个原本在石碣碣识小学读五年级的小女生留下一封书信后就离家出走了。在信中,陈嘉林说要去干一番大事业,让父母不要找她。全家人都在担心她的安全,盼望她早日能够回来。(9月2日《南方都市报》)

  小女孩出走留言说不想上学要去“干大事”,这使人想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之处是都把外面的世界想得很美好,都看成了“诗和远方”。不同点是一个是成年人的深思熟虑,一个是未成年人的懵懂冲动。12岁女孩出走后结局会如何?只会令人忧虑重重!

  从留言看,女孩并不坏。说要去干一番大事业可谓雄心壮志,称成功后再回来报恩可谓有孝心,劝家里人好好生活不要找她,还要父母去把学费退了,可谓懂事乖巧。女孩给我们的是一副“小大人”的形象,但其行为却透着幼稚和单纯,她的出走是一种盲动糊涂的表现。

  一个12岁的女孩能干成什么“大事”?一个五年级的写错别字的小学生如何“干大事”?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创业的技能,连生存能力都很有限。而且社会中也有危机四伏,假如遇到了骗子坏人怎么办?一个幼稚单纯的女孩,太容易受到伤害了。一旦被侵害,将是难以愈合的身心伤疤。面对她的将是更多的挫折与渺茫,痛苦与伤悲。当然也不排除遇到好心人,但这毕竟不是她该选择的路。

  女孩的出走只会让亲人牵挂、忧虑和痛苦,“女儿你快回来吧,妈妈好想你,如果你不想读书,妈妈也不勉强你。”这是母亲的泣血呼告,在生命安全与上学读书之间母亲选择了委曲求全。这也是一种严管后的“溺爱”极端,对女儿的出走错误于事无补,最大的教训应该是深刻反思家庭教育的迷航。

  很明显,母亲的家教出了问题。没有给她手机,也不让她看电视。出现一次逃课时,父亲将陈嘉林打了一顿。平时就只有母女俩在家,父亲和姐姐都长期不回家。视手机网络如洪水猛兽,时时处处封闭限制她的渴求与自由。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讲究心理疏导,缺乏亲情互动,缺乏基本的理解与尊重。不理解孩子的青春期变化,女儿“长大了”,想“干大事”了,已经厌学了,想如小鸟一样飞向远方……这一切作父母的都一概不知道,压抑之下才导致女儿出走。

  当前亟需做的是找到女儿的行踪,找回女儿。然后把女儿的出走当作一次历练与考验,理解女儿的心愿,积极与女儿沟通交流。如果女儿受到了伤害还要为其“疗伤”,特别是心理上的创伤。作父母的要积极学习家教知识,帮助女儿安全度过青春期,辅导她一路健康成长。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