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陆晨:机器人抢饭碗,人该忧虑什么?

发布时间:2016-10-23 09:03:38来源:SRC-13

  被誉为机器人领域“达沃斯”的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近日在北京开幕,各式机器人闪亮登场。(10月22日新华网)

  说唱书画样样精通的人形机器人、可用于水质监测的仿生机器鱼、能为患者“开方子”的康复机器人……智能“尖板眼”亮相大会也刷屏网络,激起我们对于智能机器人的浓厚兴趣和无限憧憬。

  然而,一项新技术引起热潮的同时,总是会伴随着某种技术悲观论调,智能机器也不例外,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大讨论。正如国庆期间“富士康上线4万台机器人,裁员6万人”的传闻就引发了一场“蓝领的饭碗咋办”的追问和反思。虽然经调查传闻并不属实,但智能机器人将在制造业更广泛地应用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

  不单单是在制造业,随着智能机器人研究的跨越发展,其实各行各业机器人抢“饭碗”的消息都已屡见不鲜:“AlphGo将应用于谷歌翻译砸翻译饭碗”“机器人抢记者饭碗写稿只需两秒”“人工智能与律师抢饭碗”……这难免引发人们的忧虑:“机器人时代终将到来,我们真的饭碗不保?”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机器人抢饭碗”是过度解读了。智能机器是“人类的延伸”,即使机器人强大到某方面能力远超人类,也依然是人类发明的工具,人可以借助智能机器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然而,人类被自己创造的智能机器所“取代”真的是杞人忧天吗?

  如果你说这样的现象绝对不可能发生,那显然是对现状过于乐观了。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凯曾经就提出过警告,打造智能“助手”或许会重蹈古罗马人的覆辙,古罗马人让他们的希腊奴隶替自己思考,结果主人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毫不夸张,类似的情景正在现实生活中悄然发生着,长期使用智能工具使人们患上了严重的“依存症”,例如我们身边越来越普遍的“屏奴”现象。据第十届慕尼黑数字生活设计大会公布的数据,每位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150次手机。换言之,除了休息时间外,每人平均每6分半钟查看一次手机。人们过度沉湎于手机、IPad等移动智能“屏幕”不能自拔,个人行动参考和价值取向都要去向“屏幕”寻求依据,很大程度上催生了人们的惰性,蚕食着人们主动思考的能力。可以说,很多时候不是你在操纵“屏幕”,而是“屏幕”在控制你。

  我不禁联想到美国科幻电影《她》中的桥段,男主角接触到一款先进的智能系统,随着与之交流、对话,竟渐渐地爱上了电脑操作系统里沙哑的女声,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忧虑,比手机、Ipad等智能工具高出好几个等量级的人工智能机器,是否会让我们产生更加强烈的依赖性,以至于丧失独立思考、主动思考的能力?

  如此说来,或许对“机器人抢饭碗”保持一定的忧虑是件好事,最起码可以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至于过度沉溺于智能机器无法自拔,最终“主动”让出自己的“饭碗”。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陆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