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王学芳:数据造假是环境治理“二次污染”

发布时间:2016-11-06 14:53:36来源:SRC-13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不是因为修路,也不是因为有活动要戒严,可路就是不让货车走了。这样蹊跷的事情发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五七路街道办事处。有媒体报道说,拦车的目的是因为该路段上大气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数据要“好看”。(11月5日中国新闻网)

  冬天已来,又到了一年污染的严峻考验时刻,尤其是以河北、石家庄代表,几乎能看出一年的治污成效。空气质量如何,口说无凭,直观感受不准确,监测站的数据无疑是最准确、最值得信赖的。然而,在一些地方为了表面数据的光鲜,居然在监测数据上造假,无疑于自欺欺人。

  无独有偶,先有西安市长安区监测站,工作人员多次用棉纱堵塞采样器,干扰空气质量数据采集;再有石家庄为了改善监测站周边的空气质量,居然“禁止一切货运车辆通过”,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也暴露出环境“短板”填补的困难程度。

  为什么要冒着查处风险去造假?显然,当地的环境现状是令人堪忧的。如果空气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改善,相关部门还有必要去造假吗?因为有太多的心知肚明,有了难以呈现在公众面前的空气质量数据,有了直接威胁到“官帽”的风险,所以才会不得已,弄虚作假企图蒙尘过关。

  从中央层面的环境治理决心是不容质疑的,尤其是“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出台,更让地方政府感到了巨大压力。然一些地方由于治理措施不力、治理思路不对、治理投入不够等原因,造成空气质量难有较大的好转,难以通过考核的关口。不得已,造假似乎成了掩盖治污不力的“救命稻草”。

  或许,在公众看来,治理污染可以继续努力,可以不断调整思路,采用更加科学的办法,只要决心下定,行动到位,就不怕空气质量不好转。可在监测数据上造假,犹如“二次污染”,比空气受污的后果更严重。这种“掩耳盗铃”之举,需要进行严厉问责,督促地方政府切实把环境治理摆在重要位置,动真格、出实招,下猛药,切实扭转空气质量,令群众更加满意。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