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如果有人祝福你节日快乐,你会做何反应?对此话题,有网友坦言,可欣然接受;但也有网友深感“触霉头”。那么,清明究竟可以说节日快乐么?哪些节日不宜互祝快乐?对此,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清明是可以说“清明节快乐”的,这样的说法其实已延续很长时间;相较而言,“不能说清明节快乐”,是近两年才冒出的说法。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人们对清明节的内涵了解不够深。(4月1日中新网)
专家说得没错,清明节期间大家可以互祝快乐。而在多数中国人看来,清明节就是一个“祭祀节”,既然是“祭祀”就不能有快乐,要是谁快乐了,就是对先祖和故人的不敬。然而,无论从清明节的传说,还是与之相伴的踏青、郊游、放风筝等,抑或是被公认的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都证明清明节不仅仅是“扫墓节”。当然,清明节中祭祀是最重要的内容,不过,除此之外的活动也非富多彩。况且,纪念先人并不一定都要“心情沉重”,搞得过分庄严肃穆。
此外,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除了劳动外,人们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踏青、郊游、荡秋千、插柳、植树、斗鸡等室外活动。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同,各地人在清明节期间的活动总会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大家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因此,多元化的活动,才是清明节该有的要义。
即便是开展祭祀活动,也要与时俱进。而事实上,古人也并没有把清明节只当成“肃穆”的祭祀节。诚如专家所言,“清明节快乐”的说法其实已延续很长时间,不能说是最近几年才冒出来的。可见,今人还不如古人思想开放呢!祭祖、扫墓、献花、拔草等祭祀活动,是缅怀的种种方式,这是对故人的尊重。但祖先或故人也一定想让后人生活得更开心。在缅怀的时候,后人既可以有悲伤,却也允许有“快乐”相伴。这不是对鬼神的不敬,而恰恰是尊敬。祝福快乐并不显得不合适宜,也不是“不吉利”。
其实,大家可以从我国长期以来对祭祀的演变,就可窥见其中的变化。就拿逝者穿的“寿衣”来说吧。也就在二三十年前,“寿衣”被设计得很恐怖,一看就知道与正常人穿的衣服不一样,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而如今,寿衣被设计得十分漂亮和时髦,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穿的衣服几乎无异。这就充分证明,生死仅是人类的循环往复而已,都是生于自然归于自然的正常现象。如果把“阴阳”搞得过分恐怖,就不能体现社会文明的进步。
对祖先和故人的缅怀和尊重,不一定就非得让人都愁眉苦脸。好好活着,活得精彩,获得充实,用智慧和劳动使今天的世界比祖先们的彼时世界更精彩、富饶、惬意,不仅是活着的人的想法,更是已故祖先们的愿望。清明节作为我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是很重要的传统节日,绝不能把它过得缩手缩脚,要展现出中华民族一贯持有的包容心态才行。
哪怕是现代公民,对传统节日习俗当然要有敬畏感,可是,“清明快乐”恰恰是延续下来而近几年才被后人误读“不可以”的以讹传讹。对清明节和祖先的敬畏,不仅要体现在严肃上,也应展现在自身是否活得对得起先人。如果把清明节仅仅弄成一个肃穆的形式,而非从内心对祖先持有敬畏感,再严肃、再一本正经的祭祀,都不过是走过场。想必这一定不是让我们感恩生命、感恩岁月,让我们活得更好的祖先们希望看到的吧?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天放
(作者:杨虹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