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猫眀:“十年”手写录取通知书绝非抱残守缺

发布时间:2017-07-18 15:58:44来源:湖北日报网
    手写录取通知书作为陕西师范大学的传统,已经坚持了10年。在文化呈现碎片化、快餐化甚至娱乐化、浅薄化的时代,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这种“原始方式”之所以饱受人们的关注,是因为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坚守。而这无疑也与当今大学“传承文化、引领社会”的精神内涵相契合。(7月18日《广州日报》)
 
  皓首学者执一笔,写一联,赞一学子十年苦读、贺其一举成功。一横一竖都带着每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教授对中华文化的坚持和寒窗苦读的学子的尊重。的确,4500名学生的每一分录取通知书都需要年事已高的老人凝神静气,使用标准的毛笔楷书精心书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支持。与其他大学的电脑排版、数字打印的一份份五光十色的录取通知书相比难免显的有些“笨拙”与“赶不上形式”。打印的录取通知书,在效率上要比手写的更为便捷、更为高效,在字体的选择上也更为多样化,因此在美观程度上完全可以做到不输于毛笔手写的录取通知书。于此种种,于有人产生了“死守着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会不会是一种抱残守缺?”笔者认为,手写录取通知书绝非“抱残守缺”。
 
  大学校园是教授知识与文化的场所,也是创新的圣地,科学的创新、文化的创新。但创新也不意味着对传统的完全摒弃,也需要对过往的传承与反复锤炼。尤其是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书法,并不是把他刻印在电脑里,对着冷冰冰的电脑屏幕埋头苦思字体的重新构架或是创新。这只会变成空中楼阁,无根之木。就像工匠精神,需要的是一遍遍的临摹、一次次的书写,一点点的完善。所以,多年的坚持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怎么会是对传统的“抱残守缺”?
 
  并且,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富含着对莘莘学子的人文关怀。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份手写的录取通知书也都是独一无二的。试想一位学子手中拿到亲手写给自己的录取通知书,看着用漂亮的小楷写就的每一个字,想到这是一位素未谋面的老师认认真真写给自己的、是自己即将步入的大学写给自己的,任何一个字和别人都不一样。心中的感动与激动会是如何?对学校的归属感会是如何的强烈?对传承传统毛笔的决心会有怎样的坚决?
 
  坚持十一年的习惯,难能可贵。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并不需要每一所高校去模仿,校园文化的形成、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都应该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人们对待每一件事情的思考与争论也都是笔者喜闻乐见的,更希望的是人们对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立刻行动。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猫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