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中国教育学会家庭专业委员会针对小学四到六年级学生的生活自理和学习能力做了一次调研。结果显示,即使到了六年级,自己洗内衣服的孩子比例不超过一半,经常参加家务劳动的比例仅为21.6%,有17.2%的孩子做作业仍需要家长陪。
其实,对于这些9~12岁的孩子,“洗内衣裤”“做家务”以及“独立做作业”属于能力范围之内的要求。而近期腾讯教育公布的关于2017大学生消费理财观调查的报告也显示,38%的大学生不会对生活费的使用进行计划和安排。
“我的孩子不会生活”,成为当今家庭教育的新痛点。为什么会这样呢?作为家长,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省一下?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是否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和学习成绩,太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孩子的生活知识教育、生活技能培养?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认为教育成功,很有成就感?
笔者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学习虽然很重要,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督促检查,引导孩子努力学习,争做一个好学生。但学习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我们要明确,孩子学习为了什么,最终还是为了生活!通过书本学习掌握一些知识技能,提高社会生活能力,以便更好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让生活更幸福。简言之,学习是为了生活,生活中的学习是更重要的学习。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学校与家庭其实是有明确分工的,学习教育主要由学校承担,家长积极配合,生活教育则主要是家长的责任,家长不能为了孩子学习而忘了生活教育。家长除了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认真学习外,还应主动担起孩子生活教育的责任。
首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生活教育观念。人是生活于社会之中的,每天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每天要进行生命的新陈代谢活动,完成吃喝拉撒工作,只有自己会,自己能,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才能正常生活。须知,父母能养孩子大,却不能养孩子老,因为父母终有一天会先孩子而离开。孩子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怀抱中,不可能一直由父母来安排生活,孩子必须学会独立,学会独立生活,学会独立面对和处理一切问题。只有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家长切忌为孩子生活包办一切,代理一切,该孩子做的,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
其次,家长应言传身教传授孩子生活技能。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家长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必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进行示范指导。当然,家长首先要想办法把孩子从游戏、书本、手机中拉出来,带他们走进厨房,走进餐厅,走进生活。然后在自己的示范带动下,教孩子学会做饭菜,学会洗碗擦桌子,学会打扫卫生,学会洗漱、洗澡、洗衣服(从洗袜子和内衣裤开始),懂得起码的饭桌礼仪、待人接物规矩,学会自己收拾行李、书包,学会整理房间、床铺,等等。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家长自己要有独立生活能力和经验,懂得生活知识,必须是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学习之人,否则,自己不懂生活,不会生活,缺乏基本的生活知识、起码的生活能力,又怎么教孩子学会生活呢?年轻家长尤其需要注意,只有先做一个合格的学习者、生活者,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孩子。要想孩子优秀,先得家长自己足够优秀。
再次,家长要学会大胆放手。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给予孩子动手学习的一切机会,积极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大胆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学习锻炼,在独立处理问题中学会成长。只有放手,才能放心,只有独立生活,才能真正学会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运喜
(作者:杨虹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