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则“学生会干部任命公告”,中山大学学生会成了众矢之的。在中山大学学生会官方微信公众号7月19日发布的《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干部任命公告》中,按照三个层级公示了200多个学生干部岗位,而在“秘书机构”和“组成部门”两层级中,还特别标明了职位是“正部长级”还是“副部长级”。
学生会是学生自治组织,“主席”“部长”等称呼,也一直是学生会让人肃然起敬的重要元素。试想,进入成人社会之前,为了服务同龄人,以“主席”“主任”“部长”相称,本身也是一种期望,可谓“人小志大”。少年强则中国强,也不能小瞧了学生会干部,多少国家领导人就是学生会干部出身,这至少说明了学生会的锻炼价值不可小觑。
社会上对“中山大学学生会的200多个干部岗位”和“等级森严的职位制度”不以为然,斥其“就像封建官僚机构”,其实也间接隐含了对中央一再整顿治理的官僚主义的反感,“现在就有官瘾了,长大后还得了?!”。然而也要明白,学生会组织结构上模仿现代政府,合理性不容置疑,其中“追求仪式感”是重要考量。
众所周知,学生会是学生自己选出来的,作为学生代表的学生会干部,冠以“主席”“部长”等重要头衔,也是对学生自己权利的尊重,能培养学生的权益意识,更能锻炼学生才干。类似现代政府机构的组织形式,在重要场合追求程序严谨庄重,发文时类似公文格式,也是在“用仪式感体现学生的权益主体性,促使学生代表严肃履职”,切不可认为“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就是过家家”,而是“青年也能干大事”。
然而,凡事都有个度,过了度只会适得其反。学生会过度追求“官场的形式”,迷恋官场的外表风光,“仪式感”就会变味,变成“形式大于内容”。学生会的本质是学生自治组织,组织机构是服从于“服务学生”的。学生会是否有影响力,是否有威望赢得人心,取决于“有多大作为”,能“多大程度上代表学生、为学生服务”。而近年来,高校学生组织确实有给人以“不够务实”的观感。
学生会变成了“学生衙门组织”,正是之前共青团组织被人诟病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外在表现。笔者在高校工作的朋友就抱怨过,有时找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干部帮忙做事,往往得到的答复是“我会安排我的小干事来做”,这位朋友不禁莞尔,“其实是小事,没那么复杂,多大的事儿?还得层层分配任务呀?!”而学生会在报道活动新闻时,往往“程式化的套话充斥其中”,结果往往是“言之无物”。而与此同时,学生会不少干部届满退出时,其实所学到的东西不多,至少不够务实。“但是他们平常吃饭应酬不少,干了学生会倒长了社交技巧,只是,这是社会真正所需要的吗?”我的这位朋友心存疑惑。
学生会设置一定数额的主席、主任、部长职位,以强化“仪式感”,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履职积极性,已被证明是积极有效的。但仪式感过了变味了,甚至沉迷其中,只会消解其“学生自治组织服务学生”的本义。还是希望当代大学生更注重真才实学,更加务实,年纪轻轻就追求“做官的快感”,只会与这个社会“希望青年干实事干成事”的期望南辕北辙。而这也是中山大学“学生衙门”惹人反感的社会心理渊源。
来源:荆楚网
作者:程振伟
(作者:王舒娴)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