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庆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该校体育学院院长章翔表示,从2019年起,应届毕业生如果体测不合格,就不予颁发毕业证书。对体测不合格的应届毕业生会按照规定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不合格就只能毕业后回校补考,若补考再不及格将无法拿到毕业证。届时,学生毕业后只能取得肄业证书。看来学校这次要“动真格”了。
消息一发出就引起广泛关注,大家对此褒贬不一。赞同者认为,学校此举可以促进学生增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但也有不少人表示担忧,认为这一规定太不近人情,毕竟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不能“一刀切”,而且与毕业证挂钩,就会直接增加学生的负担。之前,高校体测也存在不少“乱象”,甚至处于舆论的的风口浪尖。诸如,有些学生为了顺利通过体测,找人“代测”;有个别学校在进行体测前,要求学生签订学校免责协议书等。
其实,安庆师范大学将体测与毕业证挂钩,并非无凭无据。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提出这个要求,只不过学校执行时大都“睁只眼闭只眼”,“能放就放”。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其中明确要求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成绩向学生反馈。学生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对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规定了各年级学生体质必测项目,其中大学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成为必测项目。因此,安庆师范大学此次“动真格”,是对之前“软执行”行为的一种纠正。
不仅如此,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网络时代,不少大学生在课余时间经常会选择“蜗居”,玩手机、打游戏,定时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多,体育课也是“能混就混”,从而导致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令人堪忧。在今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就意味着,高校必须注重对大学生的“体育”,让体育活动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增强学生体质。
高校实行“体质测试与毕业证挂钩”,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刚性”约束来倒逼学生注重体育锻炼,培养坚强意志,而并不是为了“卡人”。正如一些学生所言,学校这种“监督”会提升自己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当然,为了使这一“真格”发挥实效,还需要学校在进行体测时,严格把关,严禁出现“代测”问题。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认识到,要想转变学生体育锻炼的观念,切实增强体质,仅靠这一“真格”,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学校必须根据自身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举措,除了保障学生上好体育课外,还要定时维护体育场馆、设施,及时更新、添置易耗、易损体育器,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尤其注重举办运动会、体育比赛、体育教育专题讲座等活动,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趣味性。
稿源:荆楚网
作者:赵霞
(作者:廖逢倩)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