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大奖”落仇和,荣誉烧烤怎过关?
发布时间: 2008-09-28 15:37 来源:
进入电子报
由国家发改委指导,中国社科院主办的中国改革功勋(贡献)人物奖评选备受注目,146个候选人无一不是如雷贯耳名字,几乎可称"国家级名片人物"。经过网民投票和专家评价,9月27日终于发榜:昆明仇和赫然在上。
久违的"功勋"二字从一开始就抓住了公众眼球,改革开放30年,哪些人才配得上对改革开放作出巨大贡献这一"功勋"称号?他们如何深刻改变和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从得奖名单来看,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济改革理论家"厉股份"厉一宁,"奥运盟主"何振梁,"抗非英雄医学良心"钟南山,"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环保急先锋"潘岳等。
仇和作为唯一在任的政府官员摘得大奖,显得格外耀眼。那么,仇和功勋何在?凭什么当得起这份国家级的荣誉?推介资料上如此介绍:"仇和,昆明市委书记。他可以用半年的时间把原来民居密集的地方变成八横八纵的步行街区;可以在三天以内办妥一个庞大的投资项目;甚至可以在两周之内将一个原本垃圾成堆的县城变得干净整洁。在经济改革方面,仇和给我们的印象是个极端坚定的市场经济和市场主体的实践者。"也许是为了让普通民众能够感性认识仇和,这段介绍使用了浅易通俗的描绘手法。但我以为,仇和的最大贡献在于:制度改革、创新、建设并且亲自实践这些制度使之产生丰硕成果。仇和用他的身体力行证明了"制度也是生产力"。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文官制度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那么,仇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制度贡献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功臣"。民众和官方共同认可他的"功勋"因而作出了同样的选择,投票给他,正是一种肯定。
从宿迁到昆明,1996年到2008年,仇和一路走过一路收获争议,来自政界学界媒体的质疑声音分贝量一直偏高,恰与来自民间商界的赞赏支持之声互为表里。查看146个侯选人名单,比仇和名气大地位高的多得是,无不翘楚,但绝对没有一个人象仇和这样:两个极端的评价都同样阵容强大。
此番大奖既颁,或许从此声音会向一面强势倾斜,夸赞溢美之辞一时间难免滚滚而来。仇和能否习惯不是我这个昆明市民所关心的要点,我更关心的是,"功勋大奖"貌似巨大荣誉,实则仇和从此身下被放置了一盆烈火天天炙烤,政府和公众都将越发盯牢他的一举一动。口水滔滔演变为目光如炬,仇和稍有差池,那一个烈火上浇油状态,直教人心惊胆颤。或许有人正在窃喜:"捧杀"的机会来了。从前"棒杀"没能灭了仇和,自此只能看他从高处惨重摔下得以满足阴暗的惬意了。
农家子弟出身的仇和,家境贫寒,到哪上任都是攥着两只拳头空空如也,离任时孑然一身挥一挥衣袖没听说带走什么细软。他的兄弟姊妹依然在家务农,无富无贵却彼此并不相忘,仇和帮衬亲属同样目光深远,培养教育后代成才在他心中分量沉重。当官场盛行权钱交易,大面积腐败呈现燎原之势,仇和"个人经济问题"清白如水寡淡无味;当饱暖思淫欲成为官场时尚,享受权势富贵挡不住的诱惑致使大量官员堕落,仇和的绯闻被人挖地八尺也没刨出八卦。他是圣人吗?显然不是,洁身自律罢了。当洁身被认为落伍,勤浴者就成了另类,当自律被认为作秀,敬畏权力与民意就成了"非主流"。官场怪人仇和真的怪异甚至诡异吗?翻开先烈历史一查,这样的人从来就有,只是,更多存在于泛黄的纸页,遥远的时空。在视线所及的地方,居然还有这么一个人真实存在,难以置信也算"主流"心态。不捞钱,不玩女人,收拾仇和的常规武器用不上,剩下的大约就是政治上看仇和哪天发出一记昏招,招致民怨沸腾,然后有人"顺应民意为民请命",将他从荣誉之巅打落耻辱之谷。
基于以上联想,得知仇和中了大奖,昆明究竟应该是喜还是忧呢?我认为应该是忧。按照国情,一个政治人物获此殊荣,接下来恐怕就要加官晋爵升迁有望了。仇和履职昆明未满一年,新出改革政策文件169个,效率极高。我特别想看他任期内还会出台多少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如何落实,将昆明改变成什么样子。昆明市民关于仇和的议论、争论,大部分都有待几年之后才能得以验证、分晓。倘若仇和因得奖而迅速升迁,对于昆明恐怕不能当作利好消息。既不升迁又不因荣誉而智昏,对昆明最为有利。给我们一个验证"仇和新政"的机会,是很多象我一样爱管闲事的市民心思,愿望倘落空,遗憾和叹息将成为我很长时间内胸中块垒。
行键至此,很希望仇和把这个"功勋"大奖当作不存在,该干啥干啥,昆明需要你干的事情太多太多。但凡前来祝贺道喜的,你一律工作餐招呼,不要浪费时间在这种锦上添花上,继续保持你"说话快、走路快、办事快"风格只争朝夕建设新昆明大昆明。待你离任昆明之时,昆明大多数市民发自内心的挽留和赞扬,我以为分量不比"功勋大奖"轻。
稿源:荆楚网
作者:边民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仇和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