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纯银:仇和凭什么当选中国改革功勋人物
发布时间: 2008-10-01 08:55 来源:
进入电子报
9月27日,备受关注的中国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荣获中国改革功勋(贡献)人物奖。(9月29日《重庆晚报》)
据报道:本次论坛由国家发改委指导,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改革报、中华网特别支持。应该说这次历时8个月,经过专家推荐、公众投票、媒体公示等多个环节,层层筛选的评选是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广泛性的。据了解,与仇和共同当选中国改革功勋(贡献)人物的还有厉以宁、潘岳、何振梁、袁隆平、钟南山、杨利伟等。不过仇和是获此殊荣的唯一在任地方省部级领导干部,也是唯一的省会城市书记。那仇和是凭什么当选中国改革功勋人物的呢?
笔者认为一是缘于他始终树立“为公才改革,为私谁改革?”的观念。据报道,在他主政沭阳、宿迁十年,大胆探索党委执政、人大督政、政府行政、政协参政、百姓评政、司法公正等领域的方式方法,寻求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对握,培育市场引导力,组织社会参与力,实行法制规范力,运用党政推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改革传统的“发文开会”方式方法,形成“制度创新和社会动员”新路径;敢于打改革的时间差、开放的空间差、创新的信息差、治理的制度差,着力制度治理,将上级精神具体化、外地经验本地化、本地探索特色化、施政行为规范化,成为江苏制度创新成果最丰硕、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活力最强的地区。2007年12月,仇和调任昆明市委书记,依然延续着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社会事业、行政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党内监督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公布了领导办公电话和职务分工,建立了最严格的问责制、最严厉的限时办结制、最严肃的服务承诺制、滇池治理河长负责制等169项制度,为昆明发掘了潜力、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尽管当初仇和一些改革措施饱受争议,但一段时间以后,他的改革成果不仅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也赢得绝大多数群众的赞誉。宿迁市一位长期关注“仇和现象”的官员评价说:仇和在宿迁最大的成功,是推动了干部思想观念的更新。他还说,“在宿迁范围内,每个官员都感受到了仇和的存在。”“他让你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无形的压力,让你不敢懈怠。”这次,仇和荣获中国改革功勋(贡献)人物奖后,不少网友留言也说:仇和是好样的,做领导就是不能四平八稳不思进取。
二是缘于他深知改革创新关键是要冲破思想障碍,不要被“唯上”、“唯书”的僵化思想束缚。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创新的力度。记得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对抗上级指示最妙的办法,就是机械地执行上级指示。“准我干我才干”,没有风险,绝对不会出什么问题。殊不知:这样干,谁都能干,谁都会干,想必不会有大发展,更谈不上改革创新。事实也是如此,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十多年里,有关经济特区的存废争论曾一直没有停止,数度将经济特区推到风口浪尖上。所以邓小平同志称经济特区为中国经济“杀出一条血路来”。从这个角度讲,当初经济特区的历史价值就在于它的风险性。它敢为天下先,敢为前人之所不为,它的创新性,它的历史价值全在于此。
所以,今年4月份,仇和在昆明市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动员会表示,当前特别需要冲破六个思想障碍,其中一个是冲破“准我干我才干”、“唯上”、“唯书”的僵化思想,树立“没有明令禁止都可以想、可以干”。笔者认为:这就是不断创新求变的求索作风。与当初小平同志倡导的“敢为天下先,敢为前人之所不为”的精神是一致的。
改革开放三十的实践也充分证明:改革创新如果没有一点“闯”的胆识、“破”的勇气、“试”的精神,就不可能取得突破性成果。今年四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上表示: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这次仇和能荣获中国改革功勋(贡献)人物奖无疑向人们传递社会各界是坚决支持改革的立场。期待有更多的领导干部能自觉地投身到新一轮改革开放实践中去,不断推进中国又好又快发展。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纯银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仇和;改革开放;30年;刘纯银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