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中国红歌会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唱响。之前,我作为中国红歌会的fans“红米饭”,知道一些同龄人对红色革命歌曲是有一定抗拒感的。毕竟,80后、90后的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革命时代,而且从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到崔健的一无所有,从郑智化的水手到周华健的朋友,自打我们出生之日起,随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流行音乐就伴着我们这一代人成长,流行音乐比那些红色革命歌曲还是更受年轻人喜欢。
可是,如果你还停留在认为红色革命歌曲“老气横秋”的刻板印象之上,那你真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东西。
我很喜欢听周杰伦的歌。《东风破》、《菊花台》、《青花瓷》等富有“中国风”的歌曲让人惊喜。但这些“中国风”歌曲里最吸引人的却是那些貌似“老气横秋”的东西:方文山的古典词汇、编曲中加入的中国传统乐器演奏、MTV里的怀旧色调等。虽然《青花瓷》的歌词曾被收藏家批评存在常识错误,但并不妨碍人们对其的喜爱。《青花瓷》刚播出的时候,我恰从湖南凤凰旅游归来,其中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让我觉得和凤凰的景色及自己的旅行感受很对味。
歌乃心声。喜欢一首歌曲有很多原因,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歌曲如果唱出了一段让你感同深受或激动的东西,你就会喜欢上它。
我对红色革命歌曲的喜爱几乎全部来自于电影。《英雄儿女》里的《英雄赞歌》、《上甘岭》里的《我的祖国》、《小花》里的《绒花》等是我最喜欢的几首红色革命歌曲。
我们从没有亲身经历过以上那些电影描述的战争革命年代,听听《青花瓷》,在触发思古之幽情中潜移默化地熟悉一下本国文化,在周边日韩等国天天嚷着要把端午等中国传统“据为己有”的时代本已是不易。但我觉得这还不够。
除了《双截棍》等,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多象是“婉约派”风格,其中的细腻情感对于年轻人而言很唯美;而其实我们更需要些“豪放派”的歌曲,红色革命歌曲就大多属于此类,其中反映的大气、坚韧的奋斗品质对于80后、90后同学们的人生成长是十分必要的精神支持。这些歌曲的内涵比一般表达个人情绪的歌曲更深,演唱起来也更具辽远壮阔之势。
在电影《上甘岭》中,当战士们一起合唱“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的时候,那种合唱特有的气势和战士们对祖国深沉的爱震撼了我。
在电影《小花》中,当刘晓庆阿姨扮演的游击队员在护送伤员上高山途中,用双膝支撑担架、血痕累累之时,《绒花》天籁般的歌声同时唱出“世上有朵英雄的花,那是青春放光华,花载亲人上高山,顶天立地迎红霞”,我被画面和歌曲诠释出的坚毅深深感动了。
因为种种原因,红色革命歌曲曾经一度因为配乐、演唱风格、舞台表现没有随时代发展而进行自我创新,再加上流行音乐的迅猛发展,一度陷入尴尬的境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将毛主席革命颂歌编排成为流行音乐演唱的唱片《红太阳》畅销720万张,成为至今我国唱片业难以逾越的高峰。《红太阳》走红的关键因素是改革开放进程中一直提倡的“创新”:新的想法、新的配器和新的态度。
红色革命歌曲受欢迎,首先是作品本身的经典,那些歌曲曾经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现在的什么媒体打榜、包装炒作过去都没有,完全是靠歌曲本身的品质及传唱度。720万张的唱片销量证明,红色革命歌曲再过十多二十年还是受欢迎的,经得起时间考验。
《红太阳》之后,“红歌会”继承其“创新”精神血脉,没有让“红歌”在新世纪被人遗忘,给予了红色革命歌曲新生,并成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又一时代文化符号。虽然“红歌会”在保留红色基调的前提下加入了不少符合时下年轻人口味的元素,吸取了其他选秀节目的成功经验,但80后、90后的观众们对革命历史还是不太熟悉的,所以“红歌会”加入了歌手井冈山野外拉练、在南昌郊外比拼干农活等环节,我个人认为这是“红歌会”有别于其他选秀节目最关键的区别。
80后、90后出生的这一辈人,特别是独生子女,大多数人都没吃过苦、受过罪。娇生惯养的我们在十多年前和日本孩子们在穿越大草原的那场著名比赛中吃不得苦,败的很惨。十多年后,入围“红歌会”最后阶段的参赛选手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攀登崎岖的山道,走过危险的浅滩,在郊外辛苦地干农活,这些虽然是在荧屏前呈现给广大观众的“秀”,但却实实在在是在考量红歌手们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什么唱功。
这些野外拉练、干农活的环节提醒我记住十多年前的那场惨败;不仅是提醒,更是警示。革命先烈千辛万苦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浴血奋斗,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这一代人在为自己更美好的生活,为国家更富强的明天奋斗,在面对新时代激烈竞争的时候似乎还缺乏很多前辈的优良品质。
“红歌会”使我对红色经典、红色年代产生了特殊的向往和崇敬,更激发了对自己的鞭策和自省。这是我在周杰伦的歌曲中得不到的东西,也是我爱看“红歌会”最重要的原因。
稿源:大江网
作者:刘毅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