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游艾青: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_荆楚网
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游艾青: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发布时间:2018-08-09 09:02:14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实习生 梁阿芬

学思践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党的十九大代表、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游艾青,牢记确保粮食安全的使命,扎根农业科研一线近30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先后主持、参与选育优质水稻新品种15个,累计应用面积8000多万亩。在游艾青看来,粮食是国家战略物资,粮食安全生产一刻也不能放松。

以我为主,增强“中国粮”自豪感

习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全国粮食连年增产,湖北粮食年产量多年来保持在500亿斤以上,但粮食生产仍然一刻也不能放松。13亿多张嘴,顿顿得吃饭,一天不能断。

我国目前粮食年人均占有量约900斤,而全球粮食年人均占有量约680斤,很多人感觉咱们中国人是“不愁吃”了。但从历史来看,上世纪80年代,在“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90年代,粮食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近年来,保持了连年丰收、供应充足、市场稳定的局面。成绩来之不易,形势向好尤需清醒。中国人民解决温饱问题也就几十年时间,其间供求状况出现过数次波动。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过关,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国人能“吃饱”,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现代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以往有很大提升,国家对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不断加大投入。二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把粮食生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粮食政策形成支撑。此外,科技也在不断发力。

有人说,种粮食不出效益,何不把地空一些出来发展经济,到国际市场上买粮食?要知道,全球每年粮食贸易量大约6000亿斤,只相当于我国每年粮食需求量的一半。因此,从中长期看,粮食供求将保持紧平衡态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依然任重道远。我国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刚性增长,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面临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要素投入边际效益递减。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我们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无论何时,我们决不能靠买粮吃过日子。粮食不能光算经济账,还要算民生账、政治账。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指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坚持三条底线,其中强调“耕地红线不突破”。耕地红线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少年时代,我和很多同龄人一样都经历过吃不饱饭的阶段,也是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对粮食问题尤为关注,也影响着我参加工作后的研究方向选择。1990年至今,我一直从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及相关技术研究。长年在一线,不论困难多大、环境多么艰苦,都执着于自己从事的水稻育种事业。近年来,我们团队育成5个优质高产杂交中稻新品种。其中,水稻品种广两优272,历时12年,团队20多人反复试验,最终亩产达到1600斤。

良种先行,科技工作者时不我待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我国粮食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看老天爷脸色,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可控性还不高。“藏粮于技”是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粮食生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良种覆盖率超过96%,良种对粮食生产贡献率达到43%,比10年前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2:1,而发达国家是3.7:1。

科技支撑,良种先行。良种是农业生产核心技术,我们必须依靠自己培育,绝对不能受制于人。良种是粮食生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产融合、乡村振兴工作的源头,种业是排头兵。我国依靠杂交水稻等重大农业技术创新,用占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近20%人口的吃饭问题,为全球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当前我们正在组织全省水稻育种力量,按照生产和市场需求,综合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开展五个方向攻关,即适合机械化生产杂交水稻、高档优质稻(虾稻)、再生稻专用品种、优质中粳和节水抗旱稻。推广绿色生产技术,不遗余力地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目前,我省自主选育的水稻品种在全省覆盖率上升到45%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再次强调,“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己。”良种对于农业来说就是国之重器,必须靠自己培育。我们搞科技工作,使命光荣。目前,我国水稻育种水平在世界上是最领先的,我们必须倍加努力,始终保持这个领先地位。

要把饭碗端得更牢更稳,科技工作者必须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多年来,我从未休公休假,草帽和胶鞋都一直放在办公室,我和团队成员节假日加班是常事,熬夜写科研材料更是家常便饭。自己最喜欢、最愉快的事就是下田观察水稻长势。试验田是我的第二个“办公室”,我每天要在两个“办公室”间穿梭。搞水稻育种,朝九晚五坐办公室是搞不成的,必须要敬业、要奉献。

质量兴农,要从吃饱转向吃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具体到粮食生产来说,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总量不足,而是出现了阶段性过剩和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国主要农产品出现了“三高现象”,即:高产出、高积压、高进口。人民群众对粮食的需求,也从吃饱转向吃好、吃营养、吃健康、吃安全。这就要求我们科技工作者,必须在粮食生产的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这说明必须扭转过去单纯抓粮食生产做法,要将抓粮食生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同部署、同落实、同促进。

要创新思路抓粮食生产。不再拼命追求数量的增长,不再像过去粗放式生产,要更多地在集约、高效上下功夫。不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要更多地在生态、绿色上下功夫。

种植结构要调优。在不放松水稻、小麦生产基础上,逐步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水稻是湖北粮食生产的重点,要牢牢抓住水稻生产这个牛鼻子,提质增效,开发优质高端产品和品牌。

质量兴农,效益兴农,倒逼我们搞科研想法子,提升稻米的口感、品相和香味。过去我们都是围绕产量做文章,现在科研和创新则更加注重大米本身的质量,更加注重效益。

鄂中5号,是一种高档优质稻,是我省目前高端大米的水稻主打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高端需求。福娃和国宝桥米两家企业生产的高端大米,都是用的这个品种。此外,还有远安的瓦仓米。

潜江市也在打造“潜江虾稻”,和我们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将通过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选育出适合订单生产高端优质大米的水稻品种,将潜江虾稻打造成我省另一高端大米品牌,力争形成“北有五常大米,南有潜江虾稻”的新格局。

优质大米“国字号”品牌,我省目前来说优势不突出。希望在我们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让湖北的优质大米品牌叫得更响,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