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互动

“熊孬活”成了“熊快活”

发布时间:2018-12-28 14:44:18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熊兴诗(右二)和老伴与来访者交谈。(图片由整理者提供)

熊兴诗口述 周勤达整理

我今年83岁,在宜城市流水镇黄冲村6组种了一辈子田。

要说改革开放给我家带来的好处,那真像家门口葡萄架上的葡萄,一串一串的,看得见数不清。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家成了80年代初的种粮大户,每年卖给国家的商品粮数以万斤。1983年,我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还入了党。

吃“大锅饭”时,我家五个半劳力,一年难挣几个钱,吃了上顿没下顿,硬是穷了十几年,被人叫做“熊孬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来了个大转弯,我家时来运转。

1981年秋,宣布分田到户。我家12口人,分了53.4亩田地,大小34块。最大的3.6亩,最小的只0.1亩。其中水田33.3亩,旱地是半坡地和山岗地。

有人说我傻,别人不要的田都甩给我。我说,田是块土,看各人捂。

我憋着一股劲干活。过去我“出工听钟响,干活听队长”,现在我是家长,又是队长,指挥着全家出工干活。

我带领两个儿子,先把好种的田深耕一次,把老底子揭起来炕着,还请了一台东方红拖拉机来帮忙耕田。田全部耕完炕上后,就在大队赊了40包磷肥、40包碳铵,种了40亩小麦、7亩红花草籽、1亩油菜,留了3亩多育秧苗。把牛栏猪圈、稻场的肥渣收了百把担,挑到田里做底肥。

小麦种下后,我又带领老伴和娃子们开挖小麦田里的沟。我给他们说,小麦田怕水,最宽的厢面不能超过1丈,低洼田不能超过8尺。我带着全家人挖了一条60多米长、1米多宽的冷水沟,先挖了一尺多深,第二年又挖了一尺多深。

一番精细管理,迎来好收成。水稻亩产1500斤以上,比吃“大锅饭”时亩产多500多斤。稻谷共收了4.9万多斤,自己留了1.3万多斤,卖给粮站3.6万多斤。加上夏季交售的公粮,当年共出售给国家的粮食5.6万多斤,成为当时的产粮大户。

1983年春,我光荣地出席了湖北省劳模表彰会。我们流水镇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劳模还有吴学荣、吕益均、吕代安。

联产承包让我当上了省劳模,全家人就像“寒冬腊月吃火锅——浑身暖和和”。

这些年,随着农业税全免、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等富农政策的落实,我种田的劲头更足了。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大胆调整产业结构,除种植粮食作物外,还拿出一部分田种西瓜、栽果树,收入成倍翻番,每年都能落个十几万元。

如今,我4个儿子分家单过,盖了3栋新楼房,还买了小汽车。那些农用拖拉机、新式彩电、空调、洗衣机等更是不在话下,样样俱全。“住的新楼房,坐的桑塔纳,喝的用手拉(易拉罐饮料),吃的猪牛鸭。”这是我家生活的真实写照。

村里老伙计说,我这个昔日的“熊孬活”,如今成了“熊快活”。

(整理者单位:宜城市政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