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互动

好日子天天都放在歌里过

发布时间:2018-12-28 14:49:37来源:湖北日报

“过去蛟滩穷地方,满村都是土坯房,出入涉水过山梁,一年到头没人样。如今蛟滩好地方,一湾绿水绕村旁,村容村貌大变样,富裕文明胜小康。”近期回乡,刚走进村口,就听见悠扬婉转的山歌从村里传来。走近一看,原来大娘大婶们摆起“我赞家乡好”山歌擂台赛,众多村民参赛与围观,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我的家乡通山县厦铺镇蛟滩湾,深藏在鄂东南幕阜山脉的褶皱里,当地历来有唱山歌的传统。相传在久远的年代,村前的河滩里常有成群的蛟龙出没,故得名蛟滩。

蛟滩本该早就生机勃发,但由于交通制约,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仍是落后贫穷。其实,蛟滩与百年小镇——厦铺街仅一河之隔,但就是这道河,阻隔了蛟滩前进的脚步。一河两岸如同两个世界,一边花繁叶茂,一边沉寂萧条。当时,有山歌道出辛酸:“蛟滩蛟滩穷蛟滩,茅棚土房遮半山,蛟滩蛟滩难蛟滩,一河相隔万重山。”“有女莫要嫁蛟滩,每天出门三回水,回家还拐三次山,亲戚来往难上难。”正因为这道河,阻隔了多少美好的姻缘,村里不少英俊的小伙子30多岁还找不到对象。

自我记事起,村前就长年架着一道木板桥,木板桥成了家乡人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木板桥时间一长会腐烂,稍微涨水,桥就会被河水冲翻,不能走车,大件物品进不来出不去。看着木桥,人们总是自嘲:“村前一道木板桥,踏出半步摇三摇,一年被水冲数次,虽说有桥实无桥。”

上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家乡人有了一个壮举——开山修路,在村南逆水而上依河修筑一条3公里简易公路。全村男女劳力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一条土石公路修筑成功,它一头伸进村里一头与镇上相连。通车典礼那天,村民们紧紧围着开进村的第一辆卡车,激动得泪流满面。走在公路上,人们唱道:“公路取代木板桥,车来人往任逍遥,肩扛背驮得解脱,一路轻松一路笑。”

上世纪90年代,勤劳的蛟滩人,有的在家兴林果业、搞养殖业,有的跨过河到厦铺街或县城经商,有的甚至走出大山到广东、浙江等地务工创业。扎根农村的渐渐富了起来,一座长98米、宽7米、高8米,造价40多万元的水泥拱桥屹立在河面上,像一道彩虹飞跨两岸,使家乡与外界更近了。人们不禁高唱:“蛟龙滩头架金架,一河相隔从此消,通衢大道活经济,无人不赞蛟滩好。”

步入21世纪,蛟滩人的足迹遍及半个中国,百余户人家就有30余人在外创办企业。富裕起来的家乡人将村庄建设得像集镇一样,每个屋场修通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自来水也进了每家每户,处处弥漫着富裕幸福的气息。富足的村民天天乐哈哈:“公路铺到家门口,路灯安进巷里头,清泉流入厨房里,处处胜似城里头。”“如今日子似神仙,男女老少笑开颜,吃穿不愁求享乐,真想活他一百年。”

今年,蛟滩人率先在全县兴建第一个组级特色小镇——蛟滩民宿小镇,引进旅游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包装,不久家乡人就会享受到更优越的生活。看着新村建设日新月异,追求时尚的村民便唱开:“蛟滩越来越兴旺,日子越来越鲜光,新村建设成样板,特色小镇美名扬。”

廖双河(作者单位:通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