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演高考敲钟。
湖北日报讯(记者朱惠、通讯员陈克茂)6月6日下午,武汉市53个考点对考生开放。记者来到江夏区第一中学,专访了用钟声见证高考二十年的“金牌司铃人”——李秋兰。
据了解,目前,武汉市全部高考考点均采取人工方式打铃,考场挂钟时间仅供参考,考试时间一律以考点人工打铃信号为准。武汉市招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敲铃的声音传播效果更好,还可以避免停电等因素的影响。
校准手表时间,精准敲钟。
一天对三次时间,确保分秒不差
上午一大早,李秋兰来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点开网页,查看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标准时间,和自己的手机时间对了对,分秒不差。“今年高考考场启用智能时钟,为了能更准确的发出考试信号,这几天我每天会在早中晚对3次时间。”李秋兰起身打开办公室的柜门,取出两个电子手表,和一个蓝色的尼龙提袋,里面是一个铜钟和敲钟的铜锤。
李秋兰告诉记者,高考每一门考试,需要分别在考生进场、分发试卷、开考及考试结束时敲4次钟。“敲钟的时长、间隔有严格的要求。不同的节奏代表不同的指令信号,但都必须在10秒钟内结束。”她介绍,每个科目开考前,考生可提前40分钟入场,进场钟声是“铛、铛”,开考前5分钟分发试卷,钟声是“铛铛、铛铛”,正式开考和考试结束的钟声分别是“铛铛铛”和“铛铛铛铛”,分别提示考生开始、结束答题。
长年的敲击,在钟壁上留下印迹。
几易敲钟地点,用钟声与考生对话
51岁的李秋兰告诉记者,她1994年因工作调动来到江夏一中,从1995年的高考开始,成为高考敲钟人,这一敲就是二十余年。
李秋兰说,考生入场时的钟声,自己会敲得慢悠一点,不让学生感到紧张,轻松入场,发卷时的敲击,也是较轻松柔和的,到开考时,就会敲击得快一点,为考生节约时间,让他们有紧促感,可以抓紧时间答题,最后结束时,是提示交卷,敲击力度最大。
“第一次高考敲钟的时候,真有点紧张。”李秋兰说,当年的高考还在7月,学校在考前会有多次模拟考,自己就抓住模拟考的机会练习,平时也会时常揣摩敲钟这事儿。
有一次,在校园里散步,微风拂面,李秋兰突然想到一句唐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第二天,她赶紧将敲钟的地方从一楼、二楼换到三楼试试。老师、学生们都好奇地问:“今天钟声怎么这么响,比以前响多了。”
后来,受北京天坛回音壁的启发,李秋兰旅行结束回校后,将敲钟的地点又换了。学校有两排平行教学楼,中间由一段走廊连接,因此教学楼呈工字型,李秋兰就将铜钟挂在教学楼二楼与走廊相连的地方。
6月6日,当李秋兰现场敲击铜钟,悠扬的钟声在校园里久久回荡,一直传到学校旁的大花山上,鸟儿随钟声在天空中飞翔。
每考完一场考试,李秋兰就会在科目上打个勾。
敲响高考钟声是一件特别神圣的事
“这个铜钟有七十年历史了,是江夏一中建校时购置的,是咱们的镇校之宝。”李秋兰取下铜钟,记者看到,这个铜钟钟口直径约有20厘米,钟壁上有一条裂缝,钟身上点点斑驳的铜绿,见证着铜钟的“年纪”。
李秋兰告诉记者,江夏一中原来在龙头山脚下,2001年搬到现在的新校园。以前,铜钟是挂在学校里的一棵大树上,打上课、下课铃,后来有了电铃,这个铜钟就成了高考专用钟,至今已敲了41年。“如今的校园里,铜钟已很少见,多数都是使用的钢条替代。”李秋兰说。
每年高考工作证,李秋兰都保存着。
“我觉得敲响高考的钟声,是一件特别神圣的事情。”李秋兰告诉记者,每次考试结束,都会有不少学生围过来,好奇这么一个小小的铜钟,竟然钟声如此洪亮悠长,每当这时,“我都会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
“不出意外,我会一直敲到自己退休。”当记者问她是否也会像当初自己接过上一任敲钟人的嘱托一样,将自己敲钟的“手艺”传给下一任敲钟人时,李秋兰眼里泛起泪光,连声说:“会的,会的!”
铜钟已有七十年历史,钟身已有裂缝,布满铜绿。
(作者: 编辑: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