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周跃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习近平总书记亦强调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
从整体上看,我们距离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但客观地讲,脱贫攻坚还面临着贫困群体规模较大、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不足、脱贫开发机制有待完善、农村返贫现象屡见不鲜等一系列的问题。以贫困人口数量为例,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仍有农村贫困人口5575万,几乎相当于法国、英国等一些欧洲人口大国的数量。可以说,脱贫攻坚 “任务重、时间紧、难度高、责任大”。
那么,如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积极妥善地化解好这些问题和挑战?关键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把创新发展摆在脱贫攻坚全局的核心位置,切实把贫困地区的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充分发挥好科技创新、路径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让贫困人口搭上改革创新发展的快车,进一步形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强大驱动力。
第一,创新扶贫产业技术。科技创新始终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当前和未来脱贫攻坚的征程中,要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科学技术,加大贫困人口的教育培训力度,帮助这些地区培育壮大特色区域产业,带动和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提高收入,谋求致富。事实上,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发挥好产业技术尤其是现代农业技术对贫困地区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第二,创新扶贫开发路径。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找准路子,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肯定不行。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基础。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实现精准滴灌式的真扶贫、扶真贫。
第三,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当前,扶贫资金“撒胡椒面”式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下一步,要继续整合各类资源,打好扶贫资金使用的“组合拳”,让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产出效能。建立“多条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整合机制和部门协作机制,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把专项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统筹运用好资金、资产、资源,集中力量精准脱贫。
第四,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加强贫困地区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统筹推进贫困地区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大力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五,创新扶贫考评体系。脱贫攻坚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为确保目标顺利实现,要加强党的领导,层层压实责任。要严格落实《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完善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对贫困县的考核,要提高减贫、民生、生态方面指标的权重,把脱贫实绩成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努力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良好局面,务求到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作者:高梦格)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