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立时代潮头 发思想先声
去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形势下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今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并向全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希望:“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努力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殷切希望,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和实践动力。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全面部署。一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希望,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宣部在京召开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这充分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和希望,强化责任担当、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原创能力,努力谱写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新篇章。
习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推进经典著作编译、导读工作,加强教育教学。要加强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研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研究阐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科学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导向体现到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研究,加强对重大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提高对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的辨析引导水平。
“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在学科体系建设上,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基础地位,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学术体系建设上,要扎根中国大地,突出时代特色,树立国际视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在话语体系建设上,要深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核心思想、关键话语体现到各学科领域,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
学以人立,业靠人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有五路大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把这支队伍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要建设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要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置身于时代和发展前沿的广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决策部署,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为实践“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提供思想理论支撑,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贡献智慧。(南方日报评论员)
(作者: 编辑:田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