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王劲达:80后“铁三代” 刻苦造就“精准王”
中工网记者 尹文卓 通讯员 杨朝国
王劲达。资料图片
王劲达,是一名火车司机,也是2016年感动交通十大人物之一,人称“精准王”。普速列车停车对标以米为单位,高铁对标停车则以厘米为单位。王劲达是第一批能够精准对标的司机之一,每次停车他都能够将误差控制在正负20厘米以内,做到零标停车。
一个雨夜,王劲达驾驶一列货车行驶至昆河铁路灯笼山附近,突然看到线路上有落石,泥水已漫过钢轨。王劲达立即拉起紧急制动手闸,车停下时距落石仅有1米。这一米的距离挽救了整个列车,避免车毁人亡的悲剧。
从米轨、准轨到高铁,王劲达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变迁。变换的车型、不同的标准在他这里都汇成两个词:安全、责任。人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而王劲达却是“选择这一行,爱上这一行,干好这一行”。
选择,让平凡变得不平凡
不要惧怕伟大,有人生来伟大,有人获得伟大,有人肩负起伟大的使命。
——《第十二夜》
伟大,有时只是一种选择,在此之前,谁都是平凡人中的一员,而有些选择却让人变得不平凡。选择铁路、选择做机车司机、选择精益求精、选择付出更多努力,这些选择让王劲达这个平凡的机车司机成为“精准王”。
王劲达是一名标准的“铁三代”,外公和母亲都在铁路工作。从小在滇越铁路边长大的他,轰轰作响的火车声是他儿时的摇篮曲。王劲达说,“每当火车呼啸着驶过,我总爱兴奋地跟着火车跑”、“我从小就对火车很好奇,很羡慕火车司机,梦想就是开火车”。这应该就是他当初梦想的雏形,也是他的第一个选择。
因对火车的痴迷,王劲达选择了报考铁路技术学校。然而,现实却让他发现,开火车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潇洒,这一点在以线路等级低、弯道大而闻名的滇越铁路上尤为明显。且不说在运行线路上要按照不同坡下坡的坡度、弯道角度等线路变化随时调整车速防止列车脱轨,到了雨季,滇越铁路沿线泥石流、塌方多,更求机车司机打起百倍精神应对。
曾经命悬一线与突发危险近距离接触的经历让王劲达选择了不仅仅局限在掌握驾驶技能上的精准开车。后来,大家发现王劲达记录列车运行状况的司机手账总是比别人记得细、写得多、换的勤。哪里容易坍塌,哪里容易出错,雨天如何行车,故障如何处理,王劲达都详细地写在司机手账上,以便时刻提醒自己。
发车前,王劲达要对车上的设备开展一次覆盖检查,确保设备良好。资料图片
成功,就是把能做的做到极致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王劲达,他拥有我国最高等级的J1驾驶证,能够娴熟的米轨内燃机车、准轨电力机车和动车组驾驶技能。他驾驶的动车起、停、行几乎感觉不到晃动,既平稳又舒适。在他这里不大的年龄与不浅的资历并不冲突,而让他拥有这些的正是超越常人的认真与努力。
“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很重要。”从2001年参加工作至今先后驾驶过东方红、韶山、和谐系列共计8种机型,并且不论驾驶什么机型都能做到游刃有余的王劲达比任何人都有资格说这句话。
谈起自己的开车心得,王劲达说:“性能、构造和运行的线路虽然有差异,但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关键要善于学习总结,触类旁通。”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凝聚了王劲达多少年的钻研与努力。
2001年,刚刚从学校毕业的王劲达在师傅们的耐心教导下,不断琢磨机车的操纵技巧,细心分析线路状况,仅用2年时间就考取了内燃机车驾驶证。
2009年,王劲达被调往南昆线和沪昆线驾驶标准轨电力机车。面对山区铁路长、大坡道多,机车更难操控等问题,他先后自学韶山3型、韶山7型、和谐D1型等电力机车理论知识,查找解决机车操控问题的方法,一步步攻克牵引重车时在坡上启动和控速的难关。
过去昆明到贵阳全程600多公里,大小车站60个,单程信号机上千个,只要哪里稍有不慎,都会影响到旅客列车的安全正点。但这些对王劲达来说只是新的挑战。从昆明到贵阳,别人开车以分钟来卡区间点,他却以秒来计算。相同的标准,只是到王劲达这里他要求自己精益求精。
他不许自己有对标误差,记录每个车站的停车对标值,但凡出现误差,下班后他都会找退勤调度员通过监控查找原因,不找到问题誓不罢休。
在沪昆高铁联调联试中,他驾驶的高铁动车“裸跑”跑出了云南第一速度;而在高铁联调联试期间,他60天没有回过一次家,两岁的儿子在梦中喊爸爸,他却没有听到也不能陪伴。
触类旁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因为王劲达有着多年的钻研与积累才能够在不同机型操作驾驶中找到共性、融会贯通。精准,因为严要求,成功,因为将能做的做到极致。
(作者: 编辑: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