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白天亮
一切发展,都与改革相连。所有变化,都靠创新催生。
布局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但改革仍处于过程之中,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和历史遗留问题还不少。
“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国务委员王勇表示。
经历艰难探索、脱胎换骨后的新国企,又一次站在了改革前沿。
做强做优、让更多人满意,国企面临新挑战
新起点,新挑战。
“改革发展永无止境。如果说老国企的首要任务是扭亏为盈、保值增值,在这些目标已基本实现的今天,新国企正面临着做优做强、成长为国际一流企业的课题。”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说。
进入全球财富500强的国有企业越来越多,中石油甚至一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却很难找到几个叫得响的国际名牌。“中央企业还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首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直言不讳。
入选500强,这是一度挣扎在亏损线上的老国企想都不想的事,是国企改革历程中了不起的成就。不过,500强考察的主要是营业收入指标,集中反映企业的体量有多大,评价一个企业是否达到国际一流,要看企业是否足够强。
117家央企,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资产收益率、资金周转率、人均利润率等具体指标方面,不少企业差距明显。2012年,中国经济下行,国有企业盈利面收窄,一些企业出现亏损,更暴露出大型国企抗风险能力还不强、创新能力仍显不足的软肋。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企实现了大跨越。但内部人控制、决策不够灵活高效等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弊病仍不同程度存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安然等在全球具有标杆性的跨国公司破产,引发各方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关注。国有企业,和外企、民企一样,需要更深入地反思、探索,在企业越做越大且逐步走向公众化、制造业与金融业进一步融合的背景下,如何与时俱进、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中国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必须努力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
挑战还来自社会舆论的冀望。“国企怎么做都是错”——近年来,不少国企有这样的感受。
亏损了被指责——“国有经济就是效率低下”,盈利了被质疑——“还不是靠垄断,赚得越多越与民争利”;行业内做不到领先地位被批评——“国有企业竞争不过民营企业”,领先了又产生新问题——“国进民退”;经营遇难时不可以减员——“促就业是国企分内之事”,不减员也会被抨击——“人员能进不能出”;做慈善有可能挨骂——“拿全民所有的钱为自己买声誉”,捐款少了也不行——“社会责任感哪儿去了”……今天的国企似乎受到更多挑剔。
“被挑剔说明受关注,这是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扩大影响力和控制力过程中必然要经受的。”彭华岗认为。不分国内国外、不分所有制,企业越大,社会对其关注度越高,方方面面的要求也越高,稍有不当之处就会被迅速传播并放大。企业应积极对待,及时检视不足并加以改进,同时引导公众全面看待、加深了解。
国企受挑剔也说明,新时期社会各界对国企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责任有新的不同的要求,必须直面分歧、凝聚共识。“过去10多年国企所取得的成就,靠的是改革。今后国企实现更好的发展,还要靠改革。”彭华岗说。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