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两圈一带,“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发布时间:2013-10-16 06:10:37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廖志慧 实习生张冉 马思思 通讯员陈志雄

  从武汉城市圈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再到肩挑东西的长江经济带,湖北现代化格局中的核心棋子,一步步落子到位。

  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湖北省情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湖北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抓手。发展的新征程上,“两圈一带”生机勃勃,活力十足。

  建设支点的坚实载体

  眼下,武黄城际铁路线下工程全部完工,钢轨铺设、设备安装和厂房施工正抓紧建设。今年12月,这条城际铁路将开通运营,从武汉到黄石,仅需20多分钟。

  这是我省在建460多公里城际高铁中的一小段。武咸城际铁路全线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及设备安装已经完成,武冈城际铁路全线线下工程全部完工,预计分别于今年底、明年初建成。

  今后,从武汉前往武汉城市圈内的黄石、咸宁、孝感、黄冈等城市,都只需要半小时左右,圈内9城将真正实现“同城化”。

  武汉城市圈的同城化步伐,仅是圈内经济社会巨变的一个缩影。武汉新港、“青阳鄂”大循环经济示范区、大东湖生态水网、花山生态新城……大手笔勾画,大项目支撑,新时代的“两型”之光激情绽放。

  鄂西圈“风景这边独好”。长江三峡旅游、恩施土苗风情旅游、清江画廊旅游、大洪山旅游、襄阳汉江旅游、荆门荆州水体旅游……独具特色的生态、源远流长的文化,融会在一个个令人神往的旅游项目中。

  长江经济带涌起新一轮开放开发大潮。小池九江、黄石散花、白螺岳阳跨江合作风起云涌,飞地经济、以港兴城、滨江开发如火如荼……一个个生机勃发的产业集群,奔涌着母亲河一往无前的激情。

  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供参考,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复制”,改革创新是“两圈一带”建设通向成功的阶梯。

  创新体现在“两型探索”上。武汉率先推行绿色电力调度机制,开全国先河;率先探索排污权交易,打造全国样板;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异地补偿机制,探索飞地经济共享机制,设立循环经济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率先启动区域性废物回收网络……九大体制机制改革先后铺开。

  创新体现在资源整合上。以旅游为例,整合省直相关部门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建设资金,我省推动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的建设、启动十大旅游区策划规划,有效促进鄂西圈旅游资源的整体打造、整合营销;再看港口,打破行政区划,推进武汉新港、宜昌港、荆州组合港、鄂东组合港的建设,有效促进了长江港口的资源整合。省联发投、省鄂旅投、省长江投、省交通投等五大跨区域、跨领域合作的平台应运而生。到2015年,仅长江投公司,就将带动1800亿元资本投入长江经济带开发。

  创新体现在打破行政区划上。五峰民族工业园落户枝江,兴山县在宜昌开发区猇亭工业园建立了宜昌精细化工园,“飞地经济”激活两个贫困县;洪湖将新滩新区建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保康在襄城经济开发区建设余家湖保康磷化工业园,“飞入地”与“飞出地”互惠双赢。

  新时期发展的金招牌

  长江经济带承担着贯通鄂西和鄂东的传动功能。

  随着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一批沿江产业园区风生水起,包括鄂州葛店开发区、宜昌三峡物流中心、黄石新港工业园区在内的沿长江现代产业密集带初步形成。

  荆州港松滋港区车阳河综合码头于2011年5月开工建设,仅历时1年半便投入试运营。如今,在码头周围已崛起一座港口新城。湖北宜化松滋肥业磷酸二铵项目已于去年满负荷生产,总投资12.6亿元的湖北中哈石化项目预计10月份首期投产。

  截至目前,长江经济带项目库共收集项目7883个。2012年,湖北长江经济带开发区完成生产总值5362.5亿元,占全省开发区的58.8%,占长江经济带的40%,已成为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

  放眼荆楚,两圈一带已成为新时期湖北发展的“金字招牌”。

  眼下,67个中央部委直接与湖北建立合作关系,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向湖北倾斜,“省部共建”天地广阔。国家先后批准在武汉城市圈设立综合性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批准我省为国家低碳试点省份,排污权交易纳入国家试点;批准黄石、潜江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为吸引各方共建搭建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