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食品安全监管兴起“武昌模式”执法员每天跑40个点

发布时间:2013-12-11 07:24:10来源:SRC-13

  一个窗口办证一个电话号码受理

  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职能的调整,意义绝非仅仅打通“一个链条”那么简单,它同时也是行政审批改革在江城的一次深入探索。

  武昌区食药监局副局长李新红用一个数据表达她的观点:目前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多达89部,为何这么多法规管不好老百姓的餐桌?缺乏相关的责任主体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职责分散,政出多门。

  机构调整后,武昌区食药监局将所有16项行政审批业务全部归并在一个部门,市民办理相关业务,在一个窗口就能搞定。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武昌区政务中心四楼的食药监局办事窗口,7个窗口排成一行。工作人员刘云铃告诉我们,只要涉及食品药品经营办证方面的业务,在这7个窗口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一次性办完。

  来自江苏徐州的冯建华想开家炒货店,按照以前的程序,他先要去质监部门办理小作坊食品加工备案,还要去工商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昨天,他在刘云铃的窗口,不到5分钟便把手续全部搞定。

  对消费者来说,关于食品药品的举报投诉,如今更便捷了。

  过去,消费者遇到食品药品的质量和卫生问题,分不清该找谁。投诉中心工作人员孙涛举例说,一些普通食品故意贴上保健食品“标签”,价格陡增好几倍,执法人员上门后却很难查处。因为保健食品归食药监部门管,普通食品归工商部门管,涉及部门之间办案的移交,程序繁琐。如今,消费者只要认准食药监局一个部门,记清一个电话号码就行了。

  一个“老工商”的奇妙转型

  8月份机构正式调整后,武昌区继续保持食药安全零事故,小餐饮整治成效目前位列全市第一,行政审批事项提前办结率也保持在99%以上。

  声誉传开了,取经的人也来了。大刀阔斧改革后的武昌区食药监局,接待外省兄弟单位的考察来访也多了起来。“外地同行最关注的,主要是人员编制、机构设置问题。”黄道林局长介绍:“当然,还有小餐饮整治这样的老大难问题。”作为全区食品安全责任部门的一把手,黄道林将2/3的人力投向小餐饮整治这个最艰难的堡垒,并要求所有监管人员都要积极转型。

  自从穿上印有“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字样的制服后,身材高大的罗庆军,感觉自己除了加班多了,性格也变得细腻起来。在煨汤馆,他提醒老板彭开来注意下水管道疏通,保持用水清洁;在馒头店,他提醒老板黄古新,不要将食品暴露在露天货架上;他还将辖区数十位餐饮老板带到尚崇阳的“放心粉面店”,组织参观学习,形成卫生样板……

  从工商执法者转型为食药监管员后,罗庆军还没有完整休息过一天。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上,他感到自己又往前迈进了一步。自己以前有多年工商执法经验,现在监管职能整合后,不论是在食品加工、销售环节还是在后期的消费环节,他感觉自己都能使上劲了,“这种感觉,有些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