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秧棚受灾贷款无着落 种粮大户吁请金融惠农政策落地

发布时间:2015-04-12 07:06:18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 许琳 孟静

  清明时节的“倒春寒”掀翻了他的十几个育秧大棚。作为武穴市绿康再生稻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兰永金顾不上这些了。他电话安排布置社员在家抗灾保秧棚,自己仍在外面筹款——近百万元的春耕资金是当务之急,没有钱,2000多亩早稻就插不下去。

  然而,他又一次失望而归,在遭到多家融资机构拒贷后,他心急如焚地回到合作社所在地武穴花桥镇,向本报寻求援助。

  兰永金的苦水:一半精力用于筹款

  在绿康合作社基地,兰永金向记者吐出一肚子苦水。

  5年前,兰永金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绿康合作社。至2014年春,流转花桥、余川两镇农户耕地2800多亩,他成为武穴市最大的种粮大户。

  几年来,合作社添置了80多万元的农机具,建起了700多平方米的门店仓储,年产粮食32万公斤。兰永金以为,合作社搞到这个规模,应该会受到金融惠农政策滋润。

  然而,现实很残酷。年初必须付给农户的15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春耕时节必备的近百万元生产资金,逼得他四处寻求贷款。2014年,通过合作社3户社员联保,他在花桥镇邮政储蓄部门贷到15万元,其余银行则全部拒贷,原因是合作社没有抵押物。

  兰永金说,贷不到款,合作社运营就非常艰难。为了不失信于流转土地的农户,他只好找民间借高利贷,以高于银行数倍的利息借款,卖了粮食再还钱。每年要花一半的精力去做这件求人的事,劳神费力不说,还增加经营成本,去年底一盘算,合作社基本没赚钱,大家都干得没劲。

  今年春耕更困难了,银行不贷款,民间融资利息又高,他们就托人与省种子公司联系,先打欠条申请供种,卖粮后再付种子钱。好在武穴有个生产化肥的祥云集团,找董事长求援,打欠条赊了28吨化肥,总算解决了种子与化肥问题。但到处赊账总不是长远之计,一旦遭灾歉收,兑现不了赊账,合作社的信誉也就没有了。说到这里,兰永金满脸无奈。他指着空荡荡的仓库说,合作社原打算贷款购置一套烘干设备,现在想都不敢想了。

  银行如此回应:有钱不敢贷

  春耕备耕,种粮大户一贷难求,当地“农”字头银行又是怎么看的呢?

  武穴农村商业银行花桥支行苏行长说,他的贷款权限不超过5万元,绿康合作社没有有效的房产证做抵押,考虑到防范风险,我们只能拒贷。据了解,这家支行的存款余额3亿多元,贷款余额3600万元。

  中国农业银行花桥分理处的陈主任告诉记者:上面说了,今年是“贷款审慎年”,不敢放贷,我们的“三农贷款”余额仍是1500万元。她透露,分理处存款余额为6.3亿元。

  兰永金的思考:抵押贷政策可否微调

  贷款需要抵押物来对冲风险,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是一定要用房产证呢?

  兰永金认为,银行只要愿意,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抵押方式:比如流转土地的承包合同。贷款银行可以实行跟踪监控,保证贷款用于粮食生产和加工;还可以用库存的粮食用来抵押。合作社交一套钥匙给贷款银行监管,合作社边卖粮边还款,银行少了风险,合作社也盘活了存量,互惠互利,双基双赢。

  兰永金还希望购置大型农机具能参照汽车按揭方式,分期付款,减轻一次性付款的压力。“银行一遇‘农’字头,就惜贷,是用老眼光看待农业。”兰永金说:“过去沾农就意味着穷,现在农业被称作朝阳产业,银行应该改变观念,顺应发展,抢先一步,调整政策,真正支农惠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