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志慧(左一)在查看从拉脱维亚进口的苔藓泥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黄磊 陈俊旺 姚品)420多立方米的苔藓泥在拉脱维亚被装入3个集装箱内启运,一路穿越波罗的海、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和南海、东海,历时一个半月抵达上海洋山港,今年春节前被转运至钟祥市柴湖镇。
购买这批“洋土”的,是柴湖镇花农李志慧。昨日,李志慧带记者沿乡间水泥路驱车直接开进花房。停车漫步,他从一盆娇艳欲滴的凤梨花下拈出一块苔藓泥:“整个春节我们都忙着为这些泥巴坨子解压、配肥、拌水,它们来自欧洲原始森林和沼泽地,透气性好,保水保肥,每立方米买回来要500多元,平摊到每盆花大约4角钱,但培育出来的花更漂亮、更好卖,值!”
46岁的李志慧是湖北农青园艺公司董事长,土生土长的柴湖人。2003年,他在上海打工时发现了盆花种植的商机。十几年来,他先后在上海、海南、北京和柴湖创建花卉公司。李志慧介绍,这4家公司去年共花费700多万元从拉脱维亚、立陶宛、丹麦等地进口苔藓泥,其中柴湖的公司就花了300多万元。“今年,买土的钱估计共要花上千万元。”
销售欧洲苔藓泥的丹麦品氏托普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孙正平告诉记者,“李志慧是我们公司在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客户。”
据悉,李志慧4家公司的盆花种植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产品热销京、沪、粤等近30个省市,去年销售额达8000万元、利润逾3000万元。
柴湖镇党委书记冯玉霞介绍,省里确立大柴湖开发战略以后,李志慧于2014年返乡创业,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租赁了当地1260亩土地,目前已投资2亿多元建成580亩智能花房,今年还将投资8000多万元,再建成260亩花房。
置身花房盆栽区,记者放眼望去,只见秧盘中的花苗绵延成片,各种管道、机箱、显示屏错落有致,数十位劳作的花农掩映在花丛中。
走近花农,来自附近罗城村的45岁村民杨琴直起身说:“这里的生意好得很,打工的老乡有200多人,春节这十来天卖了6万多盆花,正月初二就往郑州发了两车货,我们只能轮班休息。一年算下来,每人可以有两万多元收入。”
李志慧介绍,花房目前培育的品种为凤梨花和白掌,每盆批发价分别为24元和6元,“还是脚下这片土地,过去一亩地的年产值通常只有3000元左右,扣除种肥及人工等成本,纯收入约为1000元。现在按每亩产出46000株花计算,每亩年产值至少30万元,土地产出增值了至少百倍!”
(作者:陈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