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日,省委政研室、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联合举办第十四次湖北经济发展季度专家座谈会。专家们围绕“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主题,畅所欲言,为湖北发展新经济建言献策,贡献真知灼见。
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省经团联主席 李春明
湖北日报讯 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央确定2017年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旨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持续推进、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近期看,重在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等重大举措,坚决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从长远看,重在努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需求,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从根本上看,则必须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由此推动我国经济或区域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准确把握新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深化对新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有利于抢抓新经济孕育兴起的“窗口期”,有利于在新经济发展进程中少走弯路,为加快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提供有力支撑。
新经济有其特定的内涵。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和制度创新、需求升级、资源要素条件改变驱动下产生的,以技术进步及多元创新为主要动力,以大量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蓬勃涌现为显著特征,以信息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等为主要方向,符合未来趋势、带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经济形态。
新经济是一个多维度的经济范畴。从时间维度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带动新一轮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具有着强大生命力。从空间维度看,一方面,新经济有不同类型,包括转型升级后的传统产业、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及新旧产业的混合与提升;另一方面,新经济产生于不同空间或地域,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空间布局更优化、区域发展更协调。从价值维度看,新经济可产生新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可实现从价值链低端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从低成本竞争向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竞争转变,从依靠资源和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创新驱动转变。
新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经济。新经济核心在“新”。创新是新经济的根本动力和本质特征,创新主要包括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其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是技术创新。
新经济说到底是人才经济。新经济关键在“人”。说到底,新经济是高端人才、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引领发展的经济。人才不仅是生产要素,更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新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决定作用。
新经济当然是绿色经济。新经济底色是“绿”。它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并开始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归根到底在于它提供的是优质增量、有效供给,符合当代人们对现实美好幸福生活的新需要新追求,能带给人民群众以更多更实惠的获得感。
二、深刻认识加快新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我国要“加快发展新经济”,标志着发展新经济正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正值我国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期,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正处于加速孕育期,此时新经济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意义重大而深远。
加快新经济发展,是实现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根本途径。加快发展新经济,大力培育新动能,使新动能尽快进入加速度成长的轨道,尽可能多的弥补旧动能减弱带来的影响,并逐步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真正挑起支撑经济发展的大梁,从而顺利实现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
加快新经济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之策。发展新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二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新常态下,结构性改革是一种大逻辑、大格局、大趋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着眼于提高供给质量,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它不仅有利于寻求并培育新增长点,而且可为新经济腾出发展空间。新常态下,新经济发展也是一种大趋势,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根本之策和重要抓手。它通过信息功能及时交换供给与需求信息、注入企业之中,使得定制化生产、个性化生产成为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或者催生新经济形态、提供优质增量,或者驱动传统产业革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而改善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结构性改革的质量和效率,成为拉动经济新的增长点。
加快新经济发展,是实现湖北经济换道超越的根本出路。新经济除了经济拉动作用之外,提升人民生活福祉也是重要发力方向,是实现后发赶超和先发引领的重要依托和战略路径。当前我省面临传统动能持续衰减、新动能加速孕育的发展阶段,要实现提质增效、“双中高”目标,要实现“十三五”“率先、进位、升级、奠基”四大目标,仅靠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还必须强力推动新经济发展。
三、积极采取推进新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发展新经济,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智慧、能力、担当的考验。必须认清大势,将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积极作为引领推动新经济发展。
坚持以新思维新理念推进新经济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摆脱传统理论、过时理念的束缚。一要强化市场思维。敬畏市场规律,真正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真正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以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市场导向的生产方式、市场运作的经营模式来支撑新经济发展。二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创新发展思维,破除传统的工业化思维路径依赖,转向自觉以互联网思维来寻求发展之道。三要创新管理思维。要强化服务意识,从管理转向服务,处理好“放”与“管”的平衡关系。坚持让市场优先发挥作用,主动做好对市场主体全方位精准服务,当好“后台服务器”。对于新经济发展过程中暂时看不清、看不透、拿不准的问题,千万不要急于去“管理”、去“规范”、去“叫停”,更不可轻言“封杀”,否则,就可能遏制新经济发展甚至扼杀新经济于摇篮之中。
加快构建有利于新经济成长的制度体系。新经济作为新生事物,需要有新的制度设计安排。在现实中,还存在种种制约新经济发展的制度藩篱。必须加快监管制度改革,切实破除限制新经济发展的准入壁垒,降低准入门槛。要探索建立审慎监管制度,延缓设立负面清单制度,同时在市场监管体制、金融体制、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奠定支撑新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彻底消除对新经济发展的种种制度障碍。
着力打造新经济发展所需的优良环境。新经济的成长,离不开政府扶持与护航,需要营造宽松包容优裕的环境。要优化作风环境,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快捷响应服务能力,打造服务至上、服务到位的政府形象。要优化政策和法律环境,以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工具助力新经济,为各类市场主体、各领域创业者拓展平等的创新创业空间。加强保障新经济发展的法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先进生产力落地生根。要优化人才环境,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引进培育各类创新创业高端人才、专业人才,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让人才真正有用武之地,切实增强其荣誉感、获得感、归属感,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要优化文化环境,树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理念,增强对新生事物的包容度,加强对新经济文化的宣传,培育适应转型升级新形势、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浓厚文化氛围。
抓好“四个突破”发展新经济
省发改委主任 李乐成
新经济内涵丰富深刻,总体具有全领域、跨界性、引领性、高速度、短周期、颠覆性、草根性、风险性“八个特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经济的发展,目前全省新经济发展基础和态势良好,新技术不断涌现、新产业蓬勃发展、新业态加速集聚、新模式孕育成长。
下一步,应该抓好“四个突破”——
一是在发展理念上突破,应把握“五宜五不宜”原则,宜减不宜加、宜宽不宜严、宜快不宜慢、宜粗不宜细、宜后不宜前。二是在方式方法上突破,实现“五个转变”,向更加重视扶持中小微企业、草根企业转变;向更加注重轻资产、无形资产转变,让企业“轻装上阵”;向更加注重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模式转变;向出台普惠性政策、营造发展环境转变;向引入各类基金转变。三是在重点改革上突破,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四是在工作抓手上突破,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推进“双创”工作、建设一批基地平台联盟、开放共享公共信息资源。
全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省经信委主任 欧阳万坤
当前,我省正处在结构优化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构建产业新体系,要全力推进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建设,在振兴实体经济上聚力发力。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在壮大先进制造中发展新动能。聚集重点领域,形成有特色的产业新优势;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培育融合发展新生态;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
二是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加快基于网络技术的工业新型基础能力和平台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三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传统产业调整优化。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巩固提升传统动能;开展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加快推进绿色制造,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为培育新动能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深挖湖北新经济发展潜力
省统计局局长 李克勤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准确找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方位、振兴实体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路径之一就是加快发展新经济,为湖北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
新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方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抓手、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新支撑。近年来,我省国民经济在经济下行压力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经济的拉动。新经济总体上呈现发展快、势头猛,带动作用明显,不断改变经济发展的格局,成为引领新常态的新动能。
新经济从何而来?一是加强引导,深挖发展潜力。要抢占新经济产业制高点,增强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构建新业态的支撑力量,拓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空间。二是深化改革,改善新经济营商环境,如政策宽松、服务优质、减轻负担等。三是激励创业,培育壮大新动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励高素质人才创业,发展创新创业平台。
“四轮驱动”培育新动能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 陈志勇
湖北要着力从四个方面培育发展新经济的新动能。
一是通过深化改革激发新动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精准化、组合型政策供给和适应新兴市场主体发展的体制机制供给,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最佳匹配,再造微观基础,优化宏观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
二是通过结构优化带来新动能。在积极培育“四新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技术改造等新工具,促进“老树发新枝”。
三是通过创新驱动创造新动能。充分发挥湖北科教资源富集的优势,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发展从“汗水型经济”走向“智慧型经济”。
四是通过拓展需求培育新动能。积极挖掘新的需求空间、创新新的消费方式、改善新的供给模式,为新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为新动能的培育拓展空间。
发展“互联网+”新产业
湖大党委副书记、教授 刘国新
为加快发展湖北“互联网+”新产业,培育湖北经济“新动能”,需加快“互联网+”向传统产业渗透和嵌入。
加快“互联网+”向农业渗透,首先要疏通最后一公里。建设信息开放共享、数据互联互通的市级农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系统,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其次要推进农业在线化和数据化,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加快“互联网+”向工业生产嵌入,首先要建立技术开发联盟。鼓励企业通过互联网建立技术开发联盟,开展联合攻关、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协同研发设计软件。其次要推进智能制造普及发展,加快推广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新模式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分类实施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
同时,还需夯实“互联网+”基础设施及平台,促进“互联网+”相关政策措施协同。
下苦功振兴实体经济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邹薇
湖北应充分发挥以“自贸试验区”为核心的各项改革红利,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首先,着力降成本和促进投资便利化。要在投资管理领域加大改革力度,解决改革“最后一公里”问题;降低准入门槛,以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民营投资,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
其次,着力加大开放力度和推进贸易自由化,以开放倒逼实体经济领域的改革。尽可能简化企业办事流程和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的同时,推进形成多元化、竞争性的金融市场格局。
再次,着力打造人力资本高地,有效“对冲”劳动力红利缩减的负面因素。培养和使用高端研发人才以及一大批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产业工人,把湖北打造成人力资本高地。
最后,着力补短板、积极促创新。不仅要在高端、新兴技术领域逐渐形成集群发展优势,而且要推动各类企业夯实技术基础,深耕细分市场,打造“湖北制造”的品质信誉和国际竞争力。
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华中科大经济学院教授 宋德勇
湖北该如何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推进制造业结构性改革?
应坚持发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绿色制造业,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同时,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和绿色技术改造。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湖北的高校院所和具有行业科技领先优势的龙头骨干企业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引导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丰富环境规制工具,深化环境规制改革。在完善现有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排污权交易、环境税收、配额等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丰富环境规制工具类型,进而减少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创新的成本效应、降低绿色创新的经营风险,有效推进制造业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
此外,要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倒逼引领结构改革;落实金融服务实体,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供给侧创新环境,激发绿色创新动力。
(作者: 编辑: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