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最大危害是影响身高
假性性早熟干预后可慢慢恢复
姚辉说,通常性早熟对孩子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最终身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身材矮小。据国外统计显示,部分早发育的孩子成年后,与同龄孩子身高相差达到8厘米。
另一个危害是心理上的,身体与心理发育不一致,孩子们往往会变得不安、害羞、紧张、自卑、不愿与人交往。
“尽管几率较小,但颅内肿瘤也可以导致性早熟。7岁的武汉男孩岧岧提前发育才一个月,异常并不明显,然而磁共振显示,脑部肿瘤已经相当大,怀疑是胶质瘤或生殖细胞瘤。不久,孩子救治无效去世。
姚辉说,性早熟分两大类,一类是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这意味着人体性发育开始启动,其结果是性成熟,具备生殖能力。这类性早熟中,大部分是特发性,确切病因不明,少数是器质性的,如脑部肿瘤、外伤、感染等。
另一类是外周性(假性)性早熟,主要是由于误服药物,如避孕药导致的。这类性早熟相对无害,只是外部性器官开始发育,但性腺轴等系统并没有启动,停药或干预后孩子一般会慢慢恢复正常。
性早熟
不能简单与“吃”挂钩
在协和医院、市儿童医院,中枢性性早熟约占性早熟儿童总数的九成,目前均查不出具体的原因。
门诊中,家长们大多有一个共识,性早熟是吃出来的,要么经常吃炸鸡,要么是蜂蜜喝多了。网上检索性早熟原因,可乐、汉堡等垃圾食品首当其冲,其次是各种滋补品、婴儿奶粉等。到底是不是这些原因导致性早熟,目前医学界尚无法证实。
姚辉说,上述因素可能与性早熟有关,但目前还没有有力的研究、数据的佐证。但她提到,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性早熟有相对直接的关联。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包括化工产品,如含氯的杀虫剂、多芳香基烃类塑料原料、食物添加剂、二恶英等;植物雌激素,如异黄酮、人参、木黄酮等;重金属,如砷、铅、镉等。这些干扰物能模拟雌激素,作用于雌激素受体,引发性早熟。
研究认为,营养状况对性发育的影响也很大。多年来,我国儿童营养状况一直在改善,资料显示,城市女孩平均初潮年龄已经从1979年的13.5岁,降至2005年12.3岁。
电视、网络中的“儿童不宜”
有潜在影响
姚辉坦言,既然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确切的原因尚不明确,如何预防难度很大。但她建议家长努力做到两点,一是让孩子多回家吃饭,二是少看电视,多做户外活动。
姚辉解释,回家吃饭,家长能把握食物原料、制作过程,大大降低了孩子摄入食物添加剂等有害物质的摄入量。
第二点不单是少看电视,孩子们也要远离网络,多接触大自然,多参加群体性的运动。姚辉说,现在电视、网络里的成人情节太多,这对孩子们的发育有潜在不良影响。
在家里,家长们要收藏好家中的药物,如避孕药,一些皮肤科外用药物(部分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不要让孩子太早接触美容产品,尤其是有色化妆品和指甲油,其中可能含有铅。
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专家提醒,不要反复使用装饮料的塑料瓶,以防塑化剂释出;避免塑料制品盛放过热物品或微波加热;婴儿尽量使用玻璃奶瓶或不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等等。
(作者: 编辑:曹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