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该青铜器戈上的“随”字
曾、随之辩持续多年是两个国家还是一国两名
84岁的著名考古学家谭维四,曾担任湖北省博物馆馆长,他曾主持发掘曾侯乙墓,并主持复制了著名的曾侯乙编钟。昨日,记者拨通了谭老的电话,即使事隔30多年,谭老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曾侯乙编钟,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现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候乙墓中出土的,编钟上有大量青铜铭文,记载着乐理乐律,非常令人震撼。”
谭老也说,关于曾国和随国是两个国家,还是一国两名,当时曾有过激烈的讨论。不少人认为“曾即是曾,随即是随,二者不可混同,也有历史学家提出曾和随是“一国两名”。后来,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先生在其撰写的《曾国之谜》中,首倡“曾随合一”说,该学说在如今学术界占主导地位。
谭老表示,他也认同“曾随合一”说,认为春秋战国时代一个国家几个名字的情况很多,“过去国家常以一个国家的首都所在地命名,加上从上一辈传下来的国名,一国多名的情况很常见。”
意义重大,有助于弄清汉东地区的方国格局
此次有新发现,是否代表曾随之谜一朝破解?
昨日,记者采访了湖北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万全文。尽管他也坚持“曾随合一”说,但他也表示,带有随国国名的青铜器,目前只发现这一件,且是在曾国的墓葬里跟曾国的青铜器一起被挖掘出来的,并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铭文的信息量还是不够。要在学术上有所突破,目前的资料还不足以做到这一点。”
著名考古学家谭维四则表示,此次“随”国国名青铜器的出土,意义非常重大,“一个墓坑中出土了曾和随国的陪葬品,为‘曾随合一’说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则感慨,材料公布之后,学术界又将引发一场大讨论。但他也说,这至少可以把汉东地区的方国格局讨论得更加清楚。
(作者: 编辑:记者郑晶晶 特约记者王继斌 楚天快报记者朱道全 王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