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万提升安防系统
据文管处介绍,清西陵依据清宫式做法,在严格遵守森严等级制度的同时,又不拘泥于典制,具有很强的创造性。这里的所有物品都有相当高的价值,所以,就连一砖一瓦都会成为偷盗者猎取的目标。当然,野外石像生、石构件等相比于园寝内其它文物是盗墓者较容易得手的对象,这也是文物管理处的保安需要重点巡查的对象。
王江山介绍说,去年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准了清西陵安防系统工程项目,今年开始,清西陵将投入三千多万元全面加强陵区安防报警系统建设。
“巡更棒”杜绝安保偷懒
王江山还透露,为避免安保人员偷懒,管理处也想出了各种法子规范保安人员巡逻检查。比如,规定保安巡逻时,要带着“巡更棒”,在陵园中感应装置上一刷,这种移动装置就能将守陵人巡检的时间、地点自动记录下来,从而杜绝偷懒。
此外,清西陵文管处还在所有文物单位配备警犬,并按月发放狗粮。
史家之言
东陵渗水 雍正另选陵址
清朝在入关前,已经在今天辽宁的沈阳和新宾修建了东北三陵,入关后,清朝又在河北遵化的马兰峪修建了清东陵,顺治和康熙都葬在了东陵,为什么雍正会另选陵址,从而形成今天东西两大陵区的格局?有一种传说是,雍正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因篡改了父亲康熙的遗诏,因此不敢葬在父皇旁边,找个借口另辟陵址。
对此,曾走上《百家讲坛》主讲《正说和珅》等清史的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著名历史教师纪连海表示,这都是民间传说。从史料记载看,雍正还真派人去东陵勘察过,但找到的地方“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有砂石的土壤就容易发生进水,这是建陵的大忌,是根本不能用作陵址的,于是只好把那块地方废掉了,命十三阿哥允祥带风水大师另选陵址。”
纪连海说,允祥踏遍京畿一代山山水水,回来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十分高兴。但毕竟易县和遵化相距200多公里,是否与古制典礼相违背?据《探源清西陵》记载,雍正派大臣查阅史料,查找历史上远离父祖另辟陵区的例证,终于寻得。雍正八年(1730年),陵区开始修建。
隔代埋葬 乾隆旨意落空
纪连海称,雍正之后的乾隆为使东西两陵的香火永续,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下旨规定以后各代皇帝要以隔代埋葬的方式,父子分葬于东西两陵,从而逐渐形成了今天规模相当的两大陵区。
不过,虽然制定了隔代埋葬的平衡法,但后辈皇帝并没完全依照遵守,道光就跟随嘉庆一同葬在了西陵,而之后的咸丰和同治则葬在东陵,光绪又回到了西陵。“末代皇帝溥仪最后也魂归西陵,他的骨灰于1995年由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迁至清西陵皇家陵园。”
景点开发 莫忘文物保护
纪连海称,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去清东西两陵时,都是免费的,现在全都被开发成旅游景点,这个他不反对。但在开发旅游同时,皇家陵墓和其它自然景观不同,这些国宝级的文物一旦被破坏,就不可复制。
他表示,在开发旅游的同时,一定要有文物保护意识。防火、防盗是最基本的保护意识。
(作者: 编辑:牛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