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案回放
清西陵十年间两起盗案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众多后妃。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嫔妃园寝7座。陵区内松柏葱郁,山清水秀。自古为“乾坤聚秀之地,阴阳合汇之所”。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气势磅礴,文物价值极高。当然,这些无价之宝吸引着各地游客,同时也吸引着盗墓贼。近10年间,清西陵就发生过两次震惊全国的盗墓大案。
蹲龙宝珠悉数追回
2003年9月8日,清西陵泰陵前火焰牌楼上的四尊高1.7米、重1.5吨的蹲龙和一个高2.5米、重3吨的火焰宝珠不翼而飞,震惊全国。警方成立专案组,顺藤摸瓜抓获了十余名犯罪嫌疑人,并将被盗文物悉数追回。据介绍,火焰牌楼是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是进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文物价值极高。被盗走的四个石雕蹲龙和火焰宝珠更是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宝。根据现场痕迹及被盗文物特征,警方认为,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使用了专业起吊工具和大型运输工具,且作案人数较多,时间较长。
栏板望柱失而复得
2011年4月19日,清西陵泰陵大碑楼西南角“华表”围栏底座北侧西角和东角的“栏板望柱”被盗。早在2011年3月,犯罪嫌疑人刘李平与陈建民等人就预谋盗窃“栏板望柱”,并事先进行踩点工作,同时寻找买家。4月20日晚,几人在大碑楼前用撬杠、滚木、面包车将西南华表下两个“栏板望柱”盗走。次日,刘李平在北京石景山区衙门口将两个“栏板望柱”以18.5万元的价格卖给王慧刚等人。21日下午,王慧刚将购买的“栏板望柱”以4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一古董贩子。后王慧刚知道“栏板望柱”为清西陵被盗文物,遂将“栏板望柱”寄到易县。
本期策划 刘莹 本版撰文 晨报特派河北易县记者 岳亦雷 本版摄影 晨报记者 王巍
(作者: 编辑:牛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