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旧址会馆馆长许汉琴及八七会议会址
前任馆长赵晓琳(图片由本人提供)
传统的巡展效果并不理想,许汉琴觉得,得想办法创新。
2011年4月,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举办“百名英模”图片展,时任副馆长陈晓萍写了一部小话剧《八七会议》,邀请武汉市第二十一中学的师生表演。
许汉琴记得,一名叫毛磊的男生听说要到江滩演话剧兴奋异常,他和另几名被选上的同学排练非常认真。副校长也演了个角色。展览当天,游客都被这种新颖的形式所吸引。
“孩子们觉得好玩,还说以前在课本上也学过八七会议,但自己表演后,对一些细节记得更牢了。”许汉琴说。
今年3月5日,该馆又向我市大学生发出“‘伟人’征集令”:“想给自己的青春留下不一样的印迹?想过一把当演员的瘾?……首部红色题材微电影《八七87》期待你的加入!”
两个多月里,24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演微电影。该馆在互联网上两条海选演员的微博,赢得了71万阅读量。
除了类似的互动活动,该馆还有用三维动画再现八七会议现场的“幻影成像”、可以用手“翻阅”的电子书等,展览的趣味性大大增强。2011年底,扩馆后的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半年接待观众9.6万人次,到2013年,观众接待量已上升至47万人次。
记者黄征/文 见习记者胡冬冬/图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位于闹中取静的汉口鄱阳街139号。尽管老馆长赵晓琳等人多方努力,从文物数量上看,它仍没有什么优势。现任馆长许汉琴说:“很多会议代表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牺牲了,所以征集文物非常困难。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文物,或者通过其他更有效的方式帮助观众了解那段历史,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
“抢”到任弼时的小提琴
任弼时用过的小提琴、领带是两件珍贵馆藏文物,这是老馆长赵晓琳1999年到任弼时的大女儿任远志家征集的,也是最早征集到的会议代表用过的实物。
任远志告诉赵晓琳,父亲多才多艺,最喜欢拉小提琴,还会弹钢琴、画画。1929年,他曾以开画店为掩护,在武汉领导革命斗争。和平年代,任弼时家每次聚会最开心的事就是开家庭音乐会。
赵晓琳回忆,那次有另一家纪念馆到任远志家征集文物,但赵晓琳他们早到一天,并向任远志介绍八七会议和武汉对任弼时夫妇的重要意义,任远志就把父亲的小提琴和领带捐了出来。另一家纪念馆征集到了任弼时穿过的一条裤子。
复制金别针见证“红色恋人”传奇
另一件颇为传奇的文物是瞿秋白送给妻子杨之华别针的复制品,别针上刻有“赠我生命的伴侣”7个字。这枚金别针是瞿秋白送给杨之华的结婚礼物。
两人的结合经历颇为曲折。杨之华是瞿秋白的学生,爱上这位老师的时候已婚并生有一女,但她和丈夫沈剑龙的婚姻濒临破裂。趁放暑假的机会,瞿秋白来到萧山杨家,与杨之华、沈剑龙推心置腹地谈话。谁知沈剑龙和瞿秋白一见如故,对他的人品与才华十分尊敬、仰慕。这场奇特“谈判”的结果是,上海《民国日报》于1924年11月18日起连续三天刊登了三则启事:杨之华、沈剑龙离婚启事,瞿秋白、杨之华结婚启事,瞿秋白与沈剑龙结为好友启事。
这件金别针是一级文物,原件藏于瞿秋白家乡——常州的瞿秋白纪念馆。2000年,赵晓琳在这家纪念馆看到别针,并听到这段故事后,请求该馆制作一件复制品。赵晓琳告诉记者:“我说这枚别针记录了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真实情感,也能让观众看到与历史书上不一样的‘红色恋人’,那位馆长爽快地答应了。”
这枚金别针的复制件,目前在全国只有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这一件。
邓小平题写的馆名
镇馆之宝>>>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一张1.79平尺的普通宣纸上,书写着“八七会议会址”6个苍劲的大字,右下角署名“邓小平题”,时间是1980年5月20日。文物的原件由该馆收藏,复制件在二楼复原的八七会议会场。这几个字还被制成镏金大字,悬挂在纪念馆门楣正中。
已退休的武汉革命博物馆原馆长周斌昨日接受采访时说,他不仅见证了这件文物的由来,邓小平参加八七会议53年后重访革命故地,周斌还是接待他的工作人员之一。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俄租界三教街41号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邓小平作为中央秘书在这里工作了6天,这是他参加的第一次中央级别的重要会议,也是他革命生涯的一个新起点。
1980年3月,八七会议代表李维汉到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参观、考察,馆里的工作人员想请他题写馆名,他委婉地拒绝了,但表示回北京后,会“请一位更合适的人题写”。
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李维汉会请哪一位题写。直至4个月后的7月15日早上,周斌和其他工作人员在门口迎接到特殊的参观者——76岁的邓小平。
邓小平走进纪念馆后没有休息,直接登上二楼进入了复原的八七会议会场。他一边看一边回忆着当年的情景,并回答工作人员提问。
看过会场,邓小平来到楼下陈列室。望着一张张与会者照片,他感慨地说:“都是年轻人!”说完笑了起来。接着,又指着陆定一的照片说:“陆定一那时21岁,他比我小两岁。”
半个小时的视察结束后,周斌向邓小平提出,希望他为纪念馆题写馆名,邓小平摆了摆手。但离开之前,邓小平高兴地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两个月后,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意外收到了由中央办公厅寄来的邓小平题字。原来,早在参观之前两个月,邓小平已在家中写好了题字。 (记者黄征)
八七会议纪念馆
档案>>>
馆藏:八七会议会址所在的本体建筑为1920年英国人建造的一排西式公寓,时称“怡和新房”。文物有邓小平为纪念馆书写的题名,任弼时使用过的小提琴、领带,瞿秋白赠送给妻子杨之华的结婚礼物别针(复制品)等。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
鄱阳街139号
馆长:许汉琴
建馆:1978年8月7日,八七会议会址恢复原貌并建立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投资:纪念馆建成初期仅500多平方米,经过2001年和2011年两次扩馆,建筑面积扩大到3000多平方米。第二次扩馆的投资约4000万元。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如遇周一为节假日也正常开放。
1927年8月7日,挽救革命于危难之中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便是在纪念馆所在地(原汉口俄租界三教街41号)二楼靠后巷的一间房子里举行的。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正确方针,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即是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会址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举办有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用大量文物、照片和珍贵的历史资料再现八七会议的历史。还设有触摸视频、大型情景再现、影视播放等多种艺术展示设备。
邓小平题字复制品
(作者: 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