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记者冯梓晔)“在设计之路上,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模仿民族化的图案,更应强调本民族的灵魂与精魄,将传承与创新真正渗透进当下人的生活方式里,把古与今通过文化这一链条彻底串联起来。”7月29日,中国2014 APEC服装设计师之一,艺之卉时尚集团首席设计师赵卉洲回到母校湖北美术学院,就中国设计的传承与创新,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近两年草编平底鞋在各大时尚博客疯狂刷屏,Chanel 的渔夫鞋更是成为街鞋。14 世纪的传统手工艺何以摇身一变成为 700 多年以后的潮流?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恰好顺应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自然舒适与时尚的兼顾的需求,崇尚简约。”
在讲座上,赵卉洲从一双草编鞋谈到她为2014 APEC晚宴上设计的“新中衣”。“新中衣”是APEC 传承与创新的典范服饰的设计,其根为“中”,其魂为“礼”,其形为“新”,只有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相辅相成,顺应时代,融入生活,抓住灵魂,才能将中国传统的设计工艺传承并创新。
记者问到,如何让中国的设计走出国门,获得更多的认可?赵卉洲表示,中国设计要走出国门,体现中国服饰的气质之美,不仅要贴上自己的文化 DNA,同时也要潜心寻找传统元素的国际化表达方式。
在为“第一夫人”们设计服装时,考虑到 APEC 开会期间的气候,服装需要既轻薄又保暖,所以研发了羊毛和真丝的混纺面料设计,但在颜色上仍以传统的藏青、牡丹红为主,真正的做到了中西设计思路的结合与碰撞,站在国际化的视角重新思考中国设计的新方向。
对于未来的发展,赵卉洲已经有了自己新的想法。APEC峰会结束后,赵卉洲前往米兰理工大学学习时尚管理专业。在米兰,赵卉洲发现这里的时装市场有着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而这也正是国内急缺的——健康的时装设计生态环境。
从米兰归来后,赵卉洲在深圳尝试建立一个以服装为核心的周边时尚生态,筹建了一个50000平方米的创意产业园,并希望服饰可以通过视频和微电影进行传播。一个小众的独立品牌不再是赵卉洲的目标,一个完整的设计生态链才是“中国设计”未来的趋势。
(作者: 编辑:罗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