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荣氏家族后人专程来汉捐赠“申四福五”珍贵史料

发布时间:2016-06-16 17:40:36来源:SRC-13

荣氏家族创办的汉口申新第四纺织厂

楚天都市报 记者王荣海 通讯员钟星覃斌

汉口申新第四纺织厂和福新第五面粉厂曾是武汉轻工业领军者,更是我国民族工业史上响当当的“申四福五”。昨日,荣氏家族后人向武汉市档案馆捐赠了珍藏70余年、辗转多国收集的358件珍贵史料档案,这些史料见证了武汉百年老厂的风云。

申四福五全盛时期解决了半个中国的吃穿问题

武汉三镇素有“九省通衢”之称。20世纪30年代,武汉一度被称为“东方芝加哥”,兴盛的武汉工商业曾支撑着半个中国的吃饭穿衣,其中最为著名的则是1918年至1922年,由荣德生、荣宗敬投资的“申四福五”两厂。

荣德生、荣宗敬兄弟被称为“面粉大王”和“纺纱大王”,荣氏企业的面粉厂以“福新”命名,纺纱以“申新”命名。1918年,荣氏企业的福新五厂(面粉厂)在汉口建成。1922年,荣宗敬在福新五厂附近设申新四厂。其中以荣德生的女婿、荣毅仁的姐夫李国伟为代表,管辖汉口的申四、福五和战时内迁与新建的各厂,称之为“申四福五系统”。

昨日,李国伟的侄孙、德籍华人颜嘉林和申新第四纺织厂最后一任经理厉无咎之子厉宗煌赶到武汉档案馆,将358件与申四福五两厂有关的史料捐赠给档案馆。

颜嘉林说,福新五厂的面粉销路非常好,其生产的“牡丹牌”面粉不仅香飘大江南北,还走出了国门。建厂5年时间,福新五厂生产能力就扩大了两倍,资金扩大了四倍。福新五厂装面粉的口袋布,就在一路之隔的申新四厂生产。申新四厂织的面粉口袋除了给自家用,也卖给别家面粉厂。普通的面粉袋布成了小家小户居民御寒的必备品,而高档的纺织品也成了体面人家的抢手货。

厉宗煌说,申四福五全盛时期,解决了半个中国的吃穿问题。在上个世纪30年代,武汉成为洋人眼中的东方芝加哥,成为比肩上海的大都市,民族工业是最重要的原因,而申四福五是其中的佼佼者。

遭遇长江水灾用船运银元把工资发给工人

商场如战场,申新四厂和福新五厂也曾经遭遇挫折,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水灾和火灾。

1931年夏天,长江发大水,武汉水位高达28.28米,三镇大面积淹水。而申四福五工厂所在地的宗关一带得以幸免。在发大水的40多个日夜里,工厂几千名工人开着工厂自备的几艘驳船,到汉江对岸运土石方,用尽厂内十万条麻袋草包垒堤造坝挡住了洪水。8月19日这天,适逢工厂固定发薪的日子,李国伟派人用船押运银元照发工资,工人们抗洪更加起劲。

洪水退去后,别家工厂还在修理厂房设备,申新和福新已轰轰隆隆开机生产了。这场水灾工厂虽然耗资10万余元,却保住了全部家当。申新和福新工厂也在武汉的防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3年,申新四厂利用停电之机维修保养设备。保养设备的工人点油棉纱照明不慎起火,一时间抢救不急,木质车间、机器设备全部焚毁。李国伟向银行借款,购入新机器,重建工厂,申新四厂又获得新生。

拒绝多地一再索要358件珍贵史料捐赠给武汉档案馆

武汉解放后,申新四厂改为武汉国棉三厂,1998年被兼并,与国棉一厂、六厂重组为武汉一棉集团,工厂原址已经废弃。不过,硚口区仍保留申新街这一地名,以纪念大武汉工业曾经的光荣与梦想。

申新第四纺织厂最后一任经理厉无咎之子厉宗煌,代表荣氏、李氏家族将“申四福五”的358件史料捐赠给武汉市档案馆。“这些史料全部由李国伟、荣慕蕴夫妇亲自保管,后来分散于美国、加拿大等地,其中大部分为毛笔手书、线装,记录了历年厂内外重大事件,留下许多翔实可靠的数据。”厉宗煌老人说,这些是我国20世纪民族工业宝贵史料,虽然多地院校一再索要,但还是决定捐献给武汉,因为这里是“申四福五”的诞生和繁盛之地。

记者了解到,颜嘉林现经商,在德国和武汉均有企业,厉宗煌是省直单位一名退休职工。

昨日,武汉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捐赠的档案对于了解汉口申新第四纺织厂和福新面粉五厂在武汉的创建、发展和繁盛,提供了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