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武汉剧院开幕,法国、美国、韩国、英国驻汉总领馆领事旁听会议。图为法国驻汉总领事马天宁(中)正专注翻阅《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 胡冬冬 摄
【摘录】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解读】
“跟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10%的预期增速不同,今年的GDP增速表述为‘10%左右’,增加了上下的弹性。”市发改委主任吴清表示。
他介绍,近些年来,武汉的GDP增长目标始终在两位数水平。今年,北京、天津、重庆等地都调低了GDP增长目标,广州23年来第一次把GDP增长目标定在个位数。在这种背景下,武汉GDP预期两位数的增速,主要基于城市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特别是近几年,工业投资、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一批新增长点集中显效。
今年,汽车、电子信息、石化三大产业仍将继续发挥主体支撑作用,通用汽车及其配套项目、史密斯挂车、格特拉克变速箱等大项目将陆续投产,石化产业链日趋完善,电子信息产业保持稳定增长。增长动力还来自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这是“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记者张隽玮)
全面建设
国家创新型城市
【摘录】
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全方位、全体系、全区域、全领域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把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放在武汉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谋划创新,用最大的热情、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政策、最多的投入推动创新,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解读】
市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将重点围绕五方面重点任务展开:加强市委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组织领导,召开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成立“武汉创新驱动发展委员会”,市委书记担任组长,每月调度推进;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化;加快建设全国高端要素集聚中心;加快大学之城建设;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记者张隽玮)
东湖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在全市开花结果
【摘录】
加快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认真实施《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和《东湖高新区先行先试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示范区创新引擎作用。完善落实“一区多园”机制,推动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在全市开花结果。全面推进职务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促进成果转化。
【解读】
市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很多做法全国领先。比如,去年9月,东湖国家自主示范区把工商、质监、税务、商务等窗口整合成一个联办窗口,实现“三证联办”;除部分特殊领域外,一百多个审批项目全部改为后置审批。
“近水楼台先得月”。今年,我市将加快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举措在全市复制推广步伐。如:全面推行“三证联办”、“先照后证”;在条件成熟的区,建立行政审批局、综合执法局;在“一区多园”率先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探索建立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记者张隽玮 康鹏)
新兴产业成为“万亿倍增”重要支撑
【摘录】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健康等优势产业,壮大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按照千亿目标,聚焦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大数据、北斗导航等新兴产业,使新兴产业成为“万亿倍增”的重要支撑。
【解读】
“全球正兴起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渗透到几乎每一个生产领域,催生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格局”。
市经信委主任金伟成介绍,武汉科教和技术资源丰富,制造门类齐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优势。但应更聚焦,选择上述最有基础和条件的细分领域突破,打造成千亿以上的产业,有力驱动我市经济增长,为“万亿倍增”充当新引擎。
我市将紧密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发展一批工研院、创新战略联盟等,推进产学研合作,并推动成果转化,使科技成果变成经济效益。(记者康鹏)
■还将做什么
1、积极支持和引进院士工作站,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在创新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2、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研发机构
3、向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
4、新增大学生创业特区15个,吸纳10万名大学生落户创业;加快建设一批廉租办公室、创业工坊和人才公寓
(作者:刘建维)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