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宜居夷陵。(胡传才 摄)
图为:自动化柑橘打蜡生产线。(张国荣 摄)
图为:茶园公园。(张国荣 摄)
图为:三峡人家。(张国荣 摄)
图为:居民小区。(胡传才 摄)
湖北日报讯 通讯员 杨燕 屈万金 吴倩
提要
夷陵历史悠久,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三峡门户”之称。群山连绵的西陵峡谷,穿峡东去的万里长江,横锁长江的葛洲坝和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组成了“两坝一峡”,使夷陵成为一片神奇、秀美、诱人的宝地,令世人向往的一片热土。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称夷陵。
夷陵,一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
2001年7月28日,峡江之滨。一抹红绸掀开,“中国共产党宜昌市夷陵区委员会”、“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政府”两块牌匾,在午时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一个历史性事件由此掀开:原宜昌县撤消,设立宜昌市夷陵区。
庆典的鞭炮声随时光的流逝而远去。53万夷陵人,用燃烧的激情、跨越的雄姿,刷新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连续7年摘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2011年位居全省第六位。
夷陵区牢固树立“工业第一位置、项目第一抓手、园区第一平台”的发展理念,吹响“沿江新型工业强区”奋进的号角,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78.1亿元。
规模工业产值在全市率先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04亿元。
财政总收入24.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3亿元,年增长30.2%和38.3%。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年增长3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3亿元,年增长19.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56元,净增24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15元,净增1330元。
解放思想,才能走得更远
撤县设区,夷陵人一夜之间由农民变为市民,喜悦洋溢在人们心头。但区委区政府一班人十分清醒:小城区、大农村的格局依然存在,农村相对落后的面貌依然存在,千百年来形成的小农意识依然存在。
格局的突破依赖于观念的更新。2002年底,以“如何适应撤县设区新形势”为主题,引导干部群众挣脱自然资源的桎梏。经济民营化、市场组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成为这次大讨论的思想成果。
2004年,针对部分干部“工作怕冒尖、改革怕担难、开放怕吃亏”的“三怕”情绪,区委区政府组织乡镇和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赴仙桃、大冶等地学习考察,对照先进找差距,开展思想大讨论。区委、区政府鲜明地提出打好“三峡牌、资源牌、体制牌”。一场以企业转制为核心的改革攻坚战和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的大开放格局,由此进入新境界。
2008年,针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加速的新形势,区委区政府再次组织四大家领导和乡镇、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外出取经。他们远走河南,看巩义、进偃师、访洛龙,近看宜都、枝江,还专程走访武汉经济开发区。各地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让夷陵干部大开眼界。回区后封闭式的大讨论,更是一场思想解放的放量发酵。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发展才能先人一步;挖优势、造支柱、重特色,发展才能高人一筹;抓工业、重招商、上项目,发展才能快人一拍。
2011年,夷陵迎来了撤县建区十周年,区委区政府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夷陵发展新跨越,开展了“六破六立”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把全区人民群众的思想凝聚在新一轮的大发展之中,描绘出夷陵“十二五”跨越发展的新蓝图。区委书记刘洪福介绍说:“夷陵作为宜昌城市新区开发的‘主战场’,按照市委提出‘四个一流’和争创‘全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示范区’的总要求,我们必须高点定位,自我加压,敢于担当,多做贡献,以先为争先进,以先试争先知,以先干争先得,以先想争先用,以先改争先优,强力推进‘三化’同步协调发展,努力营造跨越发展大气场。”
伴随着一轮又一轮思想大解放,他们攻克一道道改革的难关。着力新建21.7平方公里的小溪塔高新技术产业园,打造“小鸦路千亿工业经济带”,实施项目建设大会战……十多年来,全区198家国有、集体企业完成转制,20000职工转变身份,盘活存量资产48.5亿元。
伴随着一次又一次观念大更新,一个全方位的开放平台在夷陵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引进投资过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13个,累计投资158.5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39个,过5亿元的项目9个,过10亿元的项目3个。
伴随着一波又一波发展大浪潮,夷陵迎来了建设经济强区的战略机遇期。从夷陵经济开发区到东大门鸦鹊岭,从稻花香集团到青岛工业园,一家又一家的企业如珍珠般散落在“小鸦路千亿工业经济带”两旁,食品饮料、机械电子、化工医药、新型建材四大优势产业撑起了夷陵工业经济的新骨架,“一带两区六园”的工业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燃烧激情,才能跨越发展
2006年,一场春雨无声地滋润着丘陵起伏的龙泉镇。镇边稻花香集团的广场上,一场规模空前的誓师大会气势如虹。
大会的主题浓缩为三个普通的阿拉伯字:151。它的含义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创利税1亿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稻花香需新增商品酒50000吨,首期投资4.19亿元。而在此前,这家企业曾几年陷在低迷,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有梦想才有激情,有激情才有奇迹。”董事长蔡宏柱激越的声音冲破细密的雨幕。
一年过去,稻花香全新面世,实现销售收入15.3亿元,创利税1.6亿元。从此,稻花香高歌猛进。从151到252、353、505……2011年,稻花香集团顺利实现销售收入124.86亿元,成为湖北省首家过百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向500亿强企逼近。
稻花香的崛起,是夷陵激情跨越的缩影。
区委副书记、区长卢斌颇有感触地说:“夷陵的发展速度,验证了夷陵走工业主导发展之路,加速推进了区域经济高位运行,有力推进了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2010年,该区食品饮料和机械电子两大产业分别跨过百亿大关,跻身全省重点产业集群的行列。2011年,夷陵区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37个,协议投资额85.88亿元,全年实际完成投资额45.17亿元。目前,夷陵已拥有“稻花香”、“关公坊”、“清样”、“萧氏”“金香品雪”5件中国驰名商标,夷陵盛名享誉全国。“十一五”期间,该区抢抓“四个一批”工程机遇,大力培育以稻花香集团为骨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现代农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在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下,五年时间农产品加工产值由51亿元增长到216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5: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9%,达到8515元;城镇化率由28.6%提高到47%,成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抓住特色,方有特色产业
区位的显要性、地貌的多样性和气候的独特性,构成了夷陵特有的资源优势。2006年11月,区第三次党代会提出把特色资源变成特色产业,将夷陵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橘都茶乡、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核心景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生态园林城区。
特色就是竞争力。夷陵最大限度地放大比较优势,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采取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方式,大力扶持柑橘、茶叶和优质畜牧三大特色板块。“十一五”期间,夷陵柑橘种植面积净增15.9万亩,达到33万亩;产量净增27.3万吨,达到45万吨。茶叶种植面积净增11.58万亩,达到18.5万亩;产量净增7500吨,达到1.01万吨。生猪养殖规模由50.4万头发展到95.7万头。
在此基础上,夷陵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兴建农产品加工园区,创造和叫响农产品加工品牌。五年时间,夷陵农产品加工产值由51亿元增长到216亿元,年均增长33%,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值之比达到3.5: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9%,达到8515元;城镇化率由28.6%提高到47%,成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凭借三峡工程所在地,夷陵人巧打旅游牌,先后引进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宜昌国贸集团,推动“两坝一峡”、晓峰景区资源整合和设施改造,现已建成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2个,成为湖北旅游强区。2011年,全区接待游客2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3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88.5%和104.2%。
普惠民生,才能共创幸福
2008年下半年,夷陵城区黄金地段,一座小区开工建设。小区有个诗意的名字:春华秋实。
这是该区为中低收入者筹建的保障性住房。4年过去,“春华”已经“秋实”。明亮整洁的楼盘,成为该区480家住房困难户的新居。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该区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
2007年,区委区政府组织民生大调查,爬山越岭,进村入户,总结群众反映有“六难”:住房难、出行难、饮水难、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
“发展决定一切,民生高于一切,创新重于一切,实干推动一切。”区委、区政府一班人秉承“四个一切”的执政理念,践行执政为民、发展为民,用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区委区政府决定,针对民生“六难”,启动“惠民计划”。
3年来,夷陵落实“惠民计划”,坚持力量优先、政策优先、投入优先、项目优先,多渠道筹集资金13亿元,争取民生项目50多个;累计硬化农村公路2705公里,实现区内1小时公路圈;建设集中供水工程484处,解决了12.2万人安全饮水;开工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近300个,新建校舍5万多平方米;投资亿元新建功能齐备的医院综合医疗大楼,全面改善乡镇卫生院门诊和住院条件;多种方式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就业岗位近6万个。
“惠民计划”的实施,推动了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了弱势群体保障全覆盖。人民群众用满意的笑容,勾画出夷陵城乡协调、和谐发展的生动图景。
在“十二五”征程上,夷陵区承载着建设经济强区,
打造魅力主城两大任务。要实现“五大跨越”——加快建
设沿江新型工业强区、湖北现代农业新区、三峡文化旅
游名区、宜昌生态宜居城区、奋勇争创全省城乡统筹协
调发展的示范区。
夷陵人,正向着目标前行!跨越!
夷陵名片
两坝一峡所在地(三峡大坝、葛洲坝、长江西陵峡)
中国非金属之乡
中国橘都茶乡
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市区
湖北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区
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特色强区
中国驰名商标:稻花香、关公坊、萧氏、清样、金香品雪
中国地理标志商标:邓村绿茶、宜昌蜜橘、宜昌天麻
品牌企业:娃哈哈、康师傅、长江高科、德凌铜业、
江重机械、均瑶乳业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