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湖北推进新型城镇化纪实:城镇的恢弘嬗变

发布时间:2012-09-27 05:34:19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彭一苇 通讯员胡贵玉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镇化,成为社会蝶变的助推器、经济前行的重要引擎。

    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抢占先机,两年前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湖北迈开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坚定步履。

    “一主两副”龙头高昂,都市圈和大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三个层次协调推进。去年,我省城镇化率达到51.83%。

    这是新的里程碑,我省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传统农业大省进入到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而今,放眼荆楚大地,大中城市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注重规模扩张的粗放型转向注重内在质量的集约型;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同步呈现爆发甚至裂变式发展之势。

    蓝图引领实践:座座城镇别具特色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灵魂。

    “编制一流的规划”,省委、省政府对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出高标准。

    按照省委主要领导指示,省住建厅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四家顶级机构专家来鄂,绘制《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目前,全省大中城市、695个建制镇和204个建制乡均已编制总体规划,小城镇规划覆盖率达到100%。

    弹指一挥间,这些规划从图纸走向实践,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

    十堰,一座山林风景型生态园林城市正在崛起。目前,全市绿地面积2843公顷,绿地率达43.6%;绿化覆盖面积2936公顷,绿化覆盖率45%,分别位居全国园林城市第二和第三。70多处公园、游园、广场绿地,让这座昔日的汽车之城变成了花园之城,先后荣获中国最佳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等殊荣。

    荆州,千年古城,魅力四射,活力迸发。他们引进国内外高水平设计单位,高标准编制新一轮城市规划,复建关羽祠、张居正故居等历史景点,完成古玩一条街、三义街等6条街道的特色街景改造。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合作,正在这里共建国家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

    鄂东南山区的崇阳县城,人称“人间新天府,世外小桃园”,投资1630万元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化率达到43.8%。

    从“关注速度”转向“关注质量”,从要素的城市化转向人的城市化,从“空间城镇化”转向“人口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理念注入各地城镇规划,融入城市发展的实践。近年来,全省9个城市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13个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33个城市获省园林城市称号。

    “硬件”提升品质: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只有经济的繁荣,才能推动城市大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三化同步”构想,在继续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加快城镇化步伐。

    武汉,连续三年基础设施投入过千亿,武汉火车站、武汉新港、轨道交通、城市环线不断刷新着城市的地标。绿满滨水、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扮靓江城。

    潜江,5年投入近30亿元,建成曹禺公园、市民体育活动中心、火车站广场等系列标志性工程,实现了城区外环道路全线贯通,主干道路全程黑化。

    鄂东门户小池镇,启动和实施8条路网建设,计划总投资4亿元……

    大手笔、大投入,“硬件”建设使城市功能日益完善。至去年末,我省城市人均道路14.25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达96.08%,燃气普及率达88.23%,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幅提升。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设市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2.4%,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3%以上。

    城市化的加速,又让经济发展有了新的动力和载体。

    咸宁着力打造“香城泉都”品牌,已成为两张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随州正积极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环保模范城市,建设世界华人谒祖圣地和山水生态宜居城市,为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凝聚了人气。随州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一举跻身省级开发区前五强。

    天门,坚持产城融合,打造魅力之城、实力之城。

    “软件”强品格:“精细城市”绽放光彩

    成熟和文明,是城市的重要标志。去年以来,一场以“畅通、靓丽、文明、和谐”为目标的“城管创新”在全省展开。

    武汉展开“城管革命”,升华理念,提升标准,创新机制,城市环境今非昔比。

    宜昌将5个主要城区的112个社区,划分为1110个网格,1000多名专职网格管理员全方位服务,被称为“宜昌格格”。

    荆州投资100多万元,研发城管数字化技术,建起“城管通”平台,流动监测车与网络、3G平台对接,覆盖全市70%的道路和社区。

    荆门制定并实施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省首开违法建设行为以非法经营罪起诉判决的先例,去年,他们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绩夺得第五届“楚天杯”。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荆楚城镇,就像一颗颗宝石,经过细心打磨,精心擦拭,绽放出更加美丽夺目的光芒。

    “二元”变“一体”:城乡加速融合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如一堵篱笆墙,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车轮,冲破藩篱,驶向城乡融合的崭新未来。

    看襄阳,5年改造5万户农村危房;解决13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和90万个农户用电质量不高问题;建成中心镇通达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化基地的交通网络;逐步解决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居住、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有序转移。

    看恩施,构建中心城市、县级城市、中心镇村三级城镇体系,以城市建设带动乡镇建设和村庄建设。近三年来,完成城镇建设项目730个,累计投资达到200亿元。

    一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也在我省向纵深跃进,村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仙桃市充分发挥318国道沿线和仙汉仙监线的交通优势、仙洪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及各镇自然人文优势,着力推进沔城旅游名镇、彭场无纺布制品名镇、沙湖生态湿地公园等特色镇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重点镇2个,省级特色镇2个。全市所有镇办税收均超过千万元,其中过亿元的5个,过2000万的11个。

    宜都市建设农民新区,引导农民向城镇、向农民新区集聚,城镇化率提高到53%。

    我省以发展“百镇”为重点,目前基本形成以交通枢纽型、工业带动型、大城市都市圈周边型、水乡古镇型、商贸型、特色旅游型为主的特色小城镇格局。

    公共服务均等:城镇“幸福指数”跃升

    城乡一体化,必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条成功经验。

    前些年,鄂州市在主城区建了一个自来水厂,设计供水能力30万吨,主城区实际需求只有12万吨,而周围的农村却长期喝不上自来水。

    针对这一现实,该市筹资1.42亿元,将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24个乡镇、街道,有23个连通了自来水主管网。52万农村人口喝上了与城市居民同质同价的自来水。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廉租房里,洋溢着幸福的欢笑。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安居工程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1.2296万套。孝感投资4亿多元落实保障性住房3.5万户,跻身“2011中国十大最具幸福城市”;武汉、黄石等地,分别作为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试点和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建设试点,成效令人瞩目。

    城市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走向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乡村人感受到“幸福指数”的跃升。

    黄陂武湖发生奇迹。这里正在崛起一座滨江生态新城,财政收入从不足千万跃至8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不足6000元突破1.5万元,城镇化率由45%跃至80%。如今,武湖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家园,新建改造福利院、政务服务中心、文化宫,已经实现了养老统筹、新农村合作医疗、社会救助的全覆盖。不少武湖人笑言,“我们比城里人过得还舒心”。

    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匆匆脚步,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来到城镇。新型城镇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优化着经济社会的结构。作为一个强劲引擎,它正牵引湖北经济社会的列车,向着“富民强省”的目标疾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