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所需要的彻底的理论,就是能够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邓小平同志强调“摸着石头过河”,从思想方法上讲,所坚持的就是问题导向。对于邓小平理论,我们可以做“一、两、一” 的理解,即:一条红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两大理论支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以及一系列战略和策略原则。这一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样的理论体系和框架,从过去的书本和条条中找不到,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够解决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问题。
因此,克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理论的不彻底性,必须坚持以中国问题为导向。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解决中国问题,而不是用来炫耀,用来装点门面,更不是用来吓人骗人的。理论的立足点也基于中国问题的内在逻辑,站在中国立场独立思考中国的问题,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不能用唯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和方法看问题,更不能被西方的偏见及别有用心所迷惑、所左右、所利用。理论的突破点和创新点仍然离不开中国问题,要探索中国问题特殊的、内在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并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寻找解决的路径。“要紧紧抓住合乎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一条。所有别人的东西都可以参考,但也只是参考。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1页)
第三,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思想解放。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思想上的束缚。仅仅从思想到思想、从理论到理论,无非是在思想领域、理论领域兜圈子,难有真正的的突破和创新,当然也就不可能真正解放思想。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解放思想的诱因和动力。解放思想只能从问题出发,发现和解决问题是解放思想的出发点、落脚点,是解放思想的内容和载体,也是能否真正解放思想的标志。离开问题谈解放思想,就是一句空话。改革开放30年来,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关于姓社姓资问题的讨论、关于经济改革目标模式的讨论、关于加入世贸组织的讨论、关于发展方式的讨论等等,都与直面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相关联。
邓小平讲解放思想,总是与实事求是联系起来,并且从问题出发坚持实事求是。邓小平说: “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同上,第382页) 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事物的内部联系要通过抓问题而得到彰显。同样,事物的规律也体现在问题之中。“求” 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上升为规律性认识。要做到实事求是,根本的途径就在于坚持问题导向。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与时俱进。所谓与时俱进,就是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与时俱进中“时”的内涵和意蕴,是时空变化及其条件下问题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实质上是不断地直面和解决新问题。只有准确把握时代的基本特征,直面和回应时代的重大乃至根本问题,才会有真正的进步;忽视问题、回避问题,必定会落伍于时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的理论体系。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