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胸怀宽广承使命——湖北服务南水北调大局纪实之一

发布时间:2013-08-21 05:15:30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张爱虎 实习生刘志坚

  编者按

  一库清水映丹心。历经10年的紧张建设与艰苦付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正式蓄水。本报今起推出“我省服务南水北调大局纪实”系列报道(共三篇),反映湖北在移民搬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转型发展等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库区群众舍小家、为国家的精神风貌。

  盼望着,盼望着,离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越来越近了。

  8月初,湖北完成库区清理,经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终验专家组验收合格,丹江口水库汛后试蓄水已进入倒计时。

  13日,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再次深入到丹江口库区调研,实地考察了柳陂镇垭子村库底清理工作、茅塔河和马家河生态综合治理情况、武当山机场建设工地。接着,省委、省政府召开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大局、全力支持库区转型发展现场办公会。

  从2003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开工,距今有近10年。10年间,多少奉献牺牲写满荆楚大地。为保障工程顺利进行,为保证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湖北人民履行了自己的庄严承诺,也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和受水区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神圣责任

  南水北调,国家战略,世纪工程。湖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主要移民区。丹江口水库水域总面积为750平方公里,近60%在我省境内。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动迁移民34.5万人,其中我省18.1万人,占52.5%。丹江口调水北送,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减少26%,区域水资源平衡被打破,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为了水源清洁,一批矿山工厂不得不关停,对库区经济发展影响直接。

  纵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涉及省份,湖北牺牲最大。

  讲政治,顾大局,湖北人民以国家利益为重,全力服务好南水北调大局。

  2003年5月22日,时任省委书记俞正声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提出:全省要坚决服从、服务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以“服务大局,抢抓机遇,促进发展”为原则,统一全省上下思想认识,保证中线工程顺利进行。

  2009年10月20日至21日,时任省委书记罗清泉深入荆门、襄阳调研移民安置工作时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中线工程建设对整个汉江沿线,以及湖北经济战略格局的调整,包括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都是极大的促进。

  2010年3月1日,李鸿忠在全省南水北调工作会议上强调,湖北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上游和第一环节,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地各部门务必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自觉服从服务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大局,坚决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付的各项任务。

  王国生省长甫一到任,就将南水北调库区移民工作视为大事,抓在手上,部署安排。

  不遗余力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

  科学决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在移民。

  “这是继三峡移民之后中国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原主任张基尧说。

  移民搬迁,人称“天下第一难”。三峡百万移民中,我省移民26万人,共搬了18年。

  这次南水北调移民迁安工作,湖北创造了奇迹。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精心部署,各地各部门通力协作抓落实,丹江口库区18万移民搬迁任务,两年时间就基本完成。

  2010年1月,省委、省政府与有关地方签下“军令状”: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

  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由李鸿忠任指挥长,省直40个委办厅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安置指挥部。9名省委、省政府领导与有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的10个市实行对口联系指导,40个省直单位,与29个移民乡镇和27个外迁安置县一对一帮扶。

  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决策是科学正确的。在物价上涨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省牢牢掌握移民搬迁主动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党和政府制定移民政策的基本导向。

  为了确保安全,每次移民搬迁,公安和交管部门实行三级保卫。省交通部门补助资金5400多万元,修建移民公路总里程达540.3公里。开辟绿色通道,移民车辆通行一路免缴通行费。省国土资源部门投入移民土地整理资金4.06亿元,对15.23万亩移民安置土地实施了整理复垦。建设部门建立了移民安置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网,保证了移民建房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移民安置点如何选择?省委、省政府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全省将有限的土地资源挤了又挤,拿出了13万人的土地容量,供7.7万外迁移民进行选择。

  全省各级各部门厉行节约,挤出经费,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支持服务移民搬迁安置;调整生产安置用地25万亩,全部移民在省内消化。各安置点地方党委政府成立专班,为移民服务,帮助移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

  踏访移民新村,可以见到与周边地区农村的鲜明对比:移民的房子,整齐划一,环境整洁,质量有保证;移民的土地,涝能排、旱能灌,配套齐全,好田好地。搬迁前,库区移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0.97平方米,且大多都是土木房、土坯房。搬迁后,移民人均住房面积31.3平方米,而且都是砖混结构新房。

  移民丰碑

  3年艰辛,我省全面完成了丹江口库区约18万人的搬迁任务,实现了平安、有序、和谐搬迁;完成了13座城集镇、125家工业企业和大量专业项目的迁复建工作,建成了400多个移民集中安置点。

  此次移民中,相当一部分是二次搬迁,甚至是三次、四次、五次搬迁。

  故土难迁,家园难离。

  祖宗的坟茔难以割舍。因为祖坟是血脉亲情传递维持的象征。为了动员移民迁坟,省南水北调局规划处处长李静和当地群众来一个新时期的“歃血为盟”:为逝者磕头烧纸。群众为他的真情感动,当天迁坟100余座。

  为了如期完成任务,全省7000余名移民干部,奔走在库区与安置点之间。多少次过家门而不入,没有人能记得清。有什么比这些基层干部更能担当?

  为了支持国家建设,多次搬迁的九旬老人谭富荣,再次泪别故土,毅然决然。还有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刚刚结婚的夫妻……舍小家为大家,有什么比百姓的胸怀更为宽广?

  为了带领群众干,马里学、程时华、刘小平、谭波、刘峙清和陈平成6名普通干部,牺牲在移民工作一线。他们的坟茔,安置在淹没线上。他们仍守望着大坝,守望着库区。有什么比基层干部群众的牺牲更让人动容?

  18万移民改变命运,铸就了巍巍大坝,成就了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大坝耸立,流传千古。18万人的奉献牺牲,会不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连名字都找不到?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日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将建一座移民纪念碑,把所有移民的名字都刻上去,让移民精神泽被后世。

  是的,他们不应该被忘记。尽管他们平凡如尘,随风飘荡。

  如果说“搬得出”是一场雷厉风行的突击战,那么“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则是一场需要稳打稳扎的持久战。

  为了库区移民安居乐业,省政府正在加紧编制移民后续发展帮扶工作方案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