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专家议新型城镇化在湖北落地:摊大饼势必形成“鬼城”

发布时间:2014-03-18 06:59:24来源:SRC-13

  3

  地从哪里来

  【规划内容】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创新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满足城镇化用地需求。

  专家解读

  创新管理 盘活存量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院长 张安录

  湖北人均耕地1.3亩,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2亩。全省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实际可供开发耕地资源只有150万亩。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到2020年正常建设需要占用耕地200万亩,即平均每年要减少耕地28万亩,6947万亩耕地红线越逼越近。

  如此,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土地从哪来呢?《规划》提出,进一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原划拨的经营性用地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实行有偿使用。完善土地租赁、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建立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探索存量闲置用地的退出机制。

  在保护农村景观的前提下,盘活废弃的空心村,也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国有1.59亿农民处于半城镇化状态,既工作在城镇,又没有退出农村宅基地。将这部分农民全部城镇化,可以满足一部分建设用地需求。

  此外,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通过土地集约化腾挪土地空间。借鉴国有建设用地管理经验,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纳入国有建设用地市场等交易平台,也是途径之一。

  4

  钱从哪里找

  【规划内容】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和评级制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

  专家解读

  “一主两副”争取发行市政债券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徐长生

  城镇化绕不开一个核心问题:钱从哪里找?

  过去的城镇化,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投资,不得不依赖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等来筹资,造成地方债务负担较重。推进新型城镇化,融资机制如何创新极为关键。当前,在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方面,市场将发挥更大作用。

  以市政债券为例。发行债券为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产品筹资,在国外历时已久。我国一直只有中央政府才能发行国债,禁止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因此地方政府只得建立投融资平台,通过向银行贷款进行公共投资,形成了大量地方债务。

  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将把现在不规范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纳入法制化、透明化、市场化管理的轨道,是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重要创新。只要规模适当、定价合理,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完善,一定能够获得投资者的认可。武汉、宜昌、襄阳可以争取先试点。

  当然,银行贷款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国家还将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城镇化筹措资金。服务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湖北还可联合长江流域城市,探索成立服务长江流域开发的区域性开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