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新两通”战略大通道
付新平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十三五”期间,湖北应该全面构建和运用面向“一带一路”的“铁水空公”立体交通体系和多式联运大通道,联接“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搞活面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人员交流和商品流通,以“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的“新两通”,创造湖北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着力打造以武汉为主枢纽的铁水联运“新欧亚大陆桥”。以武汉新港为主枢纽,连接汉欧班列和武汉至东南亚或经上海等中转的远洋航线,构建以铁水联运为核心的新欧亚大陆桥。大陆桥不仅仅是桥头堡之间的连线,更是联接沿线市场需求、资源整合、经济关系和社会感情的纽带,它连接中国大陆最繁荣的长江中下游经济区,更有生命力,也更有现实价值。
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中端支撑点”。不同运输方式全面融合对接,如把汉欧班列的铁路货运站延伸到武汉新港,铁路和民航部门也应该向公路运输企业开放站场资源,公路运输企业可以在铁路货场或机场区域建设或经营物流园区;着力打造沿江交通走廊和多式联运通道;重点布局建设若干典型物流园区;整合武汉市现有物流生产要素交易资源,建设以多式联运产品为特色的武汉航运交易所;建设武汉国际商贸中心,在待批的武汉自贸区基础上,运用“区港联动”模式,形成一个范围更加广阔的国际商贸物流的运作整体;充分发挥武汉科教优势,建设武汉商贸物流智力支持中心。
建设绿色生态美好家园
成金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导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力度会进一步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将更加趋紧,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保持和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助推湖北“五位一体”发展。要进一步落实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生态文明责任并按主体功能建立政绩考评体系。对优先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要进一步落实资源和环境管控目标,推进人群健康环境影响管理;对粮食主产区要加强水土管理;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要保持和增加生态容量。
坚持宜居宜业标准,建设城市和城市群。要按照宜居宜业标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改善人居环境质量。要合理规划工业园区、生活区和商业区规模并使之融合;扩大城市生态空间,大城市城区之间要建立绿色屏障,鼓励大城市发展卫星城市,建设多中心城市。
完善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建立生态保育的长效机制。一是扩大生态补偿范围,建立市县两级生态补偿基金机制,实现重要和一般生态功能区补偿全覆盖,推动建立横向补偿机制;二是建立生态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和放弃工业、农业发展的机会成本的科学评估机制,提高生态补偿标准;三是把生态补偿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生态补偿、扶贫和当地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安排。
强化市场需求导向的技术创新
李光 武汉大学教授、博导
2020年要实现“创新湖北”建设战略目标,湖北必须遵循技术转移规律,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资本化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的操作程序。
进一步强化市场需求导向的技术创新。应从技术创新源头上探索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技术创新的源头是市场需求,市场导向的本质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技术创新要不断适应、发现、满足、引导消费者的需求,并打造技术创新利益共同体。
努力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集中度。应坚持全面布局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开放引进与自我培育相结合、龙头带动与集群发展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努力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集中度,强化重点发展、特色发展和差异性发展,尽量避免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构化问题。
尽快开放政府数据并创建公共应用平台。政府开放数据正在成为全球的共同目标及积极行动,湖北应加快政府开放数据及应用进程,真正将数据作为社会资源和政府资产,将数据整合作为整合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条件。
争创武汉·中国光谷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标准来“硬约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需要标准发挥保障和引领功能,科技创新支撑发展需要标准发挥稳定推进作用,应努力争创武汉·中国光谷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作者:杨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