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阐释五大理念 吹响转型跨越号角
湖北日报讯 昨日,省委宣讲团成员吕东升、王顺华、陶良虎、覃道明、邹德文、秦尊文、梁亚莉、伍新木分别走进部分市州和高校,详解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实际互动交流。
绿色发展再创辉煌
(记者饶扬灿)昨日,省委决策支持办主任、省人大常委吕东升在十堰作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为题的报告,并对十堰“十三五”时期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吕东升说,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时间关键、主题重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冲刺时刻,在“两个一百年”目标衔接过渡之际召开,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回应群众殷切期盼,世人瞩目。
“‘十三五’是湖北大有可为的黄金期,也是十堰抢抓机遇、加速转型跨越的黄金期,希望十堰继续深入改革创新,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再取新业绩,再创新辉煌。”吕东升说。
拓展绿色发展的宜昌画卷
(见习记者吴擒虎)昨日,省政府副秘书长王顺华来到宜昌宣讲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王顺华表示,五中全会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需要把握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进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六个要点。
“如何用绿色理念来破解农村发展资源、空间有限的难题?”夷陵区小溪塔街道文仙洞村支部书记黄庭权问。“文仙洞村可以依托夷陵区位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用旅游项目来拓宽发展空间。”
王顺华建议宜昌将绿色发展模式从中心城区推广到县市区,从城市拓展到农村,做好绿色发展的大文章。
利用市场机制用活科教资源
(记者梁晓莹)“十三五”赋予孝感哪些难得的战略机遇?昨日下午,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陶良虎紧密结合孝感实际做精彩解读。
“在江苏,80%以上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80%以上科技平台建在企业,80%以上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入企业,这三个‘80%’值得湖北尤其是孝感下一步学习。”
陶良虎认为,孝感毗邻武汉,区位优势明显,高科技企业特别是军民融合企业众多,完全可利用市场机制,将武汉的科教资源甚至全国的科教资源为我所用。他建议,借鉴深圳模式和中关村模式,在孝感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
加长“短板”加强“弱板”
(记者海冰)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覃道明从新背景新使命、新形势新纲领、新理念新发展、新责任新担当四个方面详细阐释五中全会精神。
覃道明认为,湖北发展潜能加速释放,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创新优势日益凸显,民生水平不断提升,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任务仍艰巨,总量指标的“短板”亟待加长,结构指标的“弱板”亟待加强,其他领域的“薄板”亟待加厚。
覃道明特意提到人才问题。他说,湖北对人才的吸引力、集聚力不够,在人才培养上要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打造创新创业人才聚集高地。
“生态立州”是绿色发展的具体化
(记者李彦睿、通讯员朱杨)昨日,省委党校副校长邹德文在恩施州作宣讲报告。
邹德文围绕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理念,全面落实中央确定的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重大举措,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四个方面作了深刻阐述。
聆听报告后,4位现场听众和一位“恩施发布”网友与邹德文进行了互动。邹德文就恩施如何推进绿色发展、如何抢抓互联网机遇、如何激发创新活力、增强生态文化旅游业实力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率先建成高标准小康社会
(记者杨念明、通讯员童庆)昨日,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来到鄂州,为该市千名党员干部作辅导报告。
秦尊文以《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为题,从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建议》的主要内容、特点、亮点,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步伐,鄂州要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等五个方面进行专题辅导。
互动环节,秦尊文回答了“鄂州在深化改革进程中,如何在体制机制上寻求新突破”、“怎样推进鄂州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构建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机制”等问题。
推动生产方式向智能转变
(记者杨富春)昨日,省委决策支持顾问、省政府参事梁亚莉在荆门以《变革转型决战小康》为题,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拓发展的新境界、加强党的领导水平三个方面,对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
“请问如何培育新动力,构建新的产业体系?”宣讲一结束,梁亚莉便被听众围住发问。
“要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梁亚莉说,“荆门工业不断升级、并购、重组,形成了新动力,工业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势头很好。下一步要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
培养更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记者韩晓玲、通讯员吴江龙、付晓歌)昨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伍新木在该校作《创新理念,引领创新性发展》主题报告,解读五中全会精神。
伍新木说,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关键词之一是创新,武大的校训中也有创新。在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四大创新中,武大要扮演重要角色,承担特殊功能,作出特殊贡献。武大师生要把创新当作“自觉行为”,当作生活、生存方式,当作品格和品质,形成学风校风的常态。
怎样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怎样在创新驱动方面有所作为?怎样培养更多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互动环节,武大师生与伍新木进行了热烈讨论。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