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刘利鹏)昨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以三个版的篇幅发布了一份重要文件:《关于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的公示》。湖北省有三人入选。
公示上写道: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决定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根据评选表彰工作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反复比选、组织考察、集体研究提出推荐人选的基础上,经归口评审、统筹考虑,产生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
为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现将拟表彰对象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从2018年11月26日8时起,至11月30日17时止。如对拟表彰对象有异议,请于公示期间通过电话、邮件、信函等方式反映(详见《人民日报》昨日13版至15版)。
反复比选、组织考察、集体研究、归口评审、统筹考虑……从这些措辞上不难看出,这份100人大名单的推出可谓慎之又慎。
这份公示名单上的杰出人物涵盖领域相当广泛,包含科技、经济、外交、环保、体育、文化等。这次上榜的企业界人士众多,除了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三位互联网“大佬”,从早期的步鑫生、鲁冠球,到张瑞敏、倪润峰、李书福,以及香港的霍英东、曾宪梓等均榜上有名。
这份名单中不仅有经济领域的厉以宁、林毅夫,科研领域的陈景润、袁隆平、屠呦呦等,也有体育界的许海峰、郎平、姚明,文化领域的李谷一、李雪健、谢晋。
记者梳理名单发现,湖北省有三人入选,分别是中船重工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叶聪、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武汉市汉正街市场商会名誉会长郑举选,他们分别在科技研究、社区建设和商业发展方面取得瞩目成就。
叶聪
“载人深潜英雄”驾蛟龙探深海
图为叶聪
虽然叶聪的名字,并没有为大众所熟知,但他的“作品”——我国第一艘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却是大名鼎鼎。这位39岁的武汉黄陂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载人深潜事业的代表人物,也成为了青年人岗位建功、报效祖国的榜样。
2001年7月,叶聪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来到江苏,进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工作。刚刚大学毕业两年多,叶聪便被任命为载人潜水器总布置系统主任设计师。总布置系统是潜水器设计的关键部分,所有潜水器设备的功能、指标、接口都需要通过总布置主任设计师来协调和配置,可以说是整个潜水器设计的主线,每个设计阶段的潜水器总图均出自叶聪之手。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各项性能指标都需要进行大量海上试验来验证和改进,风险显而易见。叶聪回忆他时间最长的一次出海,历时45天,最长的一天工作时间达18小时。海试期间,他担任主驾驶员参与“蛟龙号”深潜作业共计50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成功,提升了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的第5个潜水器大国。
如今,叶聪走上了更重要的岗位,担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他相继荣获“载人深潜英雄”荣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茅永红
开启中国特色“社区建设”探索之路
图为茅永红
昨日,记者联系上茅永红,告知他入选公示的消息。茅永红在电话中感谢记者,希望记者多加关注百步亭社区。作为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党委书记、百步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茅永红依旧是把百步亭挂在嘴边、放在心中。
今年64岁的茅永红是武汉人,曾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1994年,响应湖北省委号召,茅永红带领一班企业家,从海南回到湖北发展。
恰好,武汉市有块上千亩的荒地,由于地处偏远、环境脏乱,先后有7家房地产开发商考察都打了退堂鼓。茅永红却接下来,想把这里建成武汉最文明、最和谐、最安全的地方。在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茅永红坚持一切围绕居民需要完善社区功能,不给居民添麻烦,不给物业留后患。他要求公司经理全部住到社区,并公开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服务到底。
他改革创新“社区”理念,率先开启中国特色“社区建设”探索之路,突破传统的“区—街—居委会”管理的行政体制,首创“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建设模式,茅永红的大胆改革得到了武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区直管、不设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对全国新建社区逐步取消街道产生了促进作用。
2000年,百步亭社区成立党委,500名党员投票选举,一致投票推选茅永红为党委书记。民营企业家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当时全国尚无先例。为当好这个书记,茅永红辞去了总经理职务。
2003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建设部、文化部联合下文,向全国推广百步亭经验。2013年,百步亭“二三六”党建工作法向全国社区党组织推广,成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示范品牌。
郑举选
推动了小商品市场开放搞活
图为郑举选
“汉正街好,我就开心!”昨日,郑举选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虽然自己没有居住在汉正街了,但每当有汉正街的消息,他还是会聚精会神倾听,“因为我的根在那里”。
40年来,被誉为“盲侠”的郑举选成为了汉正街的代表人物,现在,他依旧是武汉市汉正街市场商会名誉会长,武汉市华侨友谊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郑举选出生于1940年,因病双目失明。尽管眼睛看不见,但郑举选看市场却出奇地准,靠着收音机,他了解周围的变化,寻找着商机。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次年,武汉市政府决定恢复中断了数十年的汉正街自由商贸传统,重新开放小商品市场。当年底,武汉市工商局向首批103名汉正街个体户发放执照,郑举选成为其中之一。“这下可以光明正大地做生意了。”五年内,郑举选在全国建立了销售网络,他的业务也从销售零售业转向批发业。一分钱一根针,他一年能卖出1亿根;一角钱一粒的打火石,他一年能卖出2吨。1984年,郑举选在汉正街经营户中创下了4个第一:销售额第一、纳税额第一、各种捐款第一、认购国库券第一。他也最先步入汉正街个体户中的万元户、百万元户的行列,成为上世纪80年代汉正街的商界传奇。
在他的带动下,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拉开了全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大幕,个体经营户发展不久就壮大到3400余户,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创业群体。汉正街也获得了“天下第一街”和“市场流通体制改革风向标”美誉,“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一时广为流传。
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利鹏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