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聚焦湖北

更多

肖汉杰:别把“真文凭”太当真

发布时间: 2009-11-20 14:52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湖北的上万中小学教师参加原湖北教育学院的远程现代教育,毕业后却获“假文凭”,文凭上标有教育部文号,却通不过教育部验证,只能在湖北省内通用。(《人民日报》11月19日)
  假作真时真亦假,这个时代的“真”与“假”往往只是一个社会认同问题。比如,国内绝大部分的PC机户就在假系统中享受着网络给生活带来的快捷和便利,很多贫困学生就在一本本盗版书籍和资料中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而善意的谎言也可以得到人们普遍的情感共鸣和道德支持。这说明,这个时代的许多东西“真”和“假”能解释的,人们会自觉的根据自己的理性而不是根据某个部门的国家标准和防伪标志对事情进行评判和取舍。
  根据国家文号来鉴别文凭的真假性固然遵循程序规则,但未必是一种理性的审视。从根本上说,文凭只是一纸文书,教学实践才是检验教师的培训成果的唯一标准;这就好比是我们手上的纸币一样:它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是因为它能作为一种在市场中等价交换的符号,才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人们在使用纸币时,其实质是各自的劳动在等价交换,而不是纸币和商品的交换。同样,文凭只是一种符号,理性的讲,我们应该用教师在培训中学到的东西来评判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否得到提升。
  再者,教师的文凭没有得到教育部验证,但必然会得到课堂上的学生“验证”。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学校最终也不会满意,这种天然形成的“丛林法则”才是选拔和淘汰教师的根本法则。所以,即便所谓的“假文凭”蔓延,从根本上讲,既无损于德艺双馨的教师,也无益于那些胸无点墨的“东郭先生”们。
  遗憾的是,在当前的教育生态下,不看真履历,盲目追求所谓的“真文凭”的现象层出不穷。这样,文凭自然成为一种“花瓶式摆设”,文凭的“真”与“假”又有什么区别呢?
  别把“假文凭”当文凭,没错,但也别把“真文凭”太当真。应该看到,流于形式的文凭制度本身的弊端致使它不足以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一名老师的能力和素质,而有能力担当“伯乐”者非学生莫属。如果真要教师的文凭“真”“假”上较劲的话,又怎么去给教师中的“千里马”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呢?
  稿源:荆楚网
  作者:肖汉杰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肖汉杰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