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免去6名省政府副秘书长的职务,这是自今年1月中组部、中编办下发《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的通知》后,省级政府第一个开始“减副”。希望“减副”不是作秀,而是减出一个“控副”机制来。
“副秘书长”“助理”等职务泛滥的情况,在国内很多地方存在。“多个萝卜一个坑”,已经成了转变政府职能的一大障碍,类似吉林省这样的“减副”意义重大。
目前,各级政府都设有“办公厅”之类的机构,作为一个综合协调部门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增加一堆“副秘书长”“助理”。尽管吉林省本次减掉的“副秘书长”多为兼职,没有“伤筋动骨”,但减掉兼职,有利于让职能部门发挥作用,积极意义不容忽视。
官员的权力是随着职务升高而增加的,“副秘书长”之类官员膨胀,后果不仅仅是耗费财政、加重百姓负担,更严重的是人浮于事的臃肿机构,官员职权往往犬牙交错、头绪不清,有名有利的事大家争着干,无名无利的事则互相推诿扯皮,工作效率难有起色,服务型政府更无从谈起。
中组部、中编办下发《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的通知》至今,只有吉林省公开响应,说明官员“减副”之难。“减副”不仅牵涉要减掉的干部们的利益,也会关系到上级对干部的“承诺”,很可能产生连锁反应,遇到很大阻力。但官职毕竟不是“福利”,广扣“乌纱”更不是人民政府应有的作风。在国家和人民利益面前,给臃肿的政府机构“瘦身”,没有“商量”。
吉林省政府“减副”虽然只是开了个头,却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这说明这样做深得人心。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件事上,始终存在着“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要破除这个怪圈,靠一时的推动不行,需要国家在法律、法规层面制定明确的标准,用制度管事、管人,形成有效的“控副”机制。
稿源:长江商报
作者:齐海山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