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工作的施先生今年无法回家,把父母从湖北老家接去过年。二老辗转千里,背着300个土鸡蛋,还有100斤花生油,令来接站的儿子瞠目结舌。
物资匮乏的年代,似乎已经比传说还远。各种产地、各种概念的鸡蛋和油,在每座城市的超市,都有不下数十种的选择。为什么老人家要如此折腾?等到锅烧热,油入锅,“滋啦”一声,黄澄澄的蛋液开出大朵的花——我们也许能够恍然,老人呵护了一路的,不是易碎的鸡蛋,沉重的油壶,而是带着家园温度的一蔬一饭、人间烟火。
天下儿女,是否都能体谅这样不辞辛劳、不嫌麻烦、“迂”到令人泪湿的父母?
所以,走得再远,也要回家,道路再长,也要团圆。赶飞机,挤火车,转汽车,人潮人海颠簸不止,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只为了能坐回自家的餐桌前,吃个团圆饭。现实中的漂泊之态,与骨子里的家园之思,酿成了举世罕见的春运奇观。数十亿人次如候鸟迁徙,那些欢声笑语的归路,或是历经艰辛的囧途,与依依墟里的炊烟,锅碗瓢盆的交响,汇聚成一个民族最壮观、最浩荡、最酸涩也最温暖的乡愁。
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核心节日,春节所被赋予的各种文化内涵,已深深扎根在我们的传统习俗和精神世界里。团圆兴旺、辞旧迎新、吉祥如意、家宅安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种种朴实美好的心愿,都被写在春联上,包进饺子里,暖在酒壶中,让我们把生活嚼得更加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更加活色生香,让一颗在外面经历了风霜的心,在人间烟火暖意融融里回炉再造一番,开年后,又是一个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的自己。
春节有它的姿态。红彤彤一片,又热闹又端庄,是大餐桌上的红泥小炉,是羊肉配上胡萝卜青蒜,排骨簇拥着粉色莲藕,两面金黄的糍粑蘸着白糖,热气和香气一同蒸腾,管它外面风雪交加,心里早就立春了。
春节有它的味道。窗外的腊梅,屋檐下的腊鱼腊肉,被褥在你回家前一定晒过,还有太阳的味道,连太阳也是不同的,因为它正照进家里。据说嗅觉比其他感官的记忆更持久,时间一长,背景慢慢消失,剩下的只有气味。这些气味都留在记忆里,最终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春节有它的情怀。在鲜红的纸上,用浓香的墨写下: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家人,家园,家国,生生不息,血脉相连。任凭岁月变迁,人事代谢,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传统年味似在变淡,春节不断被新时代赋予新内涵。对家园的热爱,对心灵的坚守,对未来的期盼和担当,都是我们不会失去的文化之魂。
学者说,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关系到一个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大命题。这样的解读当然很契合我们所身处的时代,虽然对老百姓而言略显高深,不过一到春节,我们就非常自觉地回家,吃吃喝喝走亲访友高谈阔论,然后充满自信重新上路,继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这大概就是春节文化最富贴近性的草根诠释。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评论员 付勤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