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六小龄童为他扮演的《西游记》神话人物“孙悟空”与网游公司打肖像权官司,引发讨论。网友为孙悟空这位虚构人物的肖像权、名誉权等各抒己见。
孙悟空应该是个怎样的形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最先只能根据小说《西游记》的描写自己想象,后来则参照舞台形象、年画、小人书,到电视剧《西游记》一出,六小龄童把一个人神猴兼备的形象简直演绝了,其扮演的孙悟空形象深入人心,被广泛认同。
然而,这就是孙悟空的“标准像”吗?孙悟空的形象经历了唐末至宋元明数百年的演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他还是个白衣秀才,到吴承恩笔下才成为猴子模样,形象来源有中国猴精“无支祁”,还有印度神猴“哈奴曼”。至于孙悟空是只什么猴子?小说中像是一只猕猴,而长时间观察了神农架金丝猴的作家古清生,以吴承恩的经历、小说中人名器物等例证,力倡美猴王不应该是猕猴,而应该是金丝猴。
可见,孙悟空的形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人群的认知中,印象是不完全一样的。即使有了堪为经典的电视剧《西游记》,也不妨碍周星驰另辟蹊径,在《大话西游》里重塑孙悟空、唐僧等形象,还创造了大量具有当代生活气息的经典台词。
艺术无止境,经典不妨演绎,只是不可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像前年一个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动静倒是不小,结果只落下如潮恶评。对经典的重拍、再创,是一个极其严肃的活,“崔颢题诗在上头”,手里没有金刚钻,不可随便揽瓷器活。但创新只要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还是能获得受众的认可。成君忆的《水煮三国》,让一千多年前三国人物,说着今天的市场管理。这里的三国英雄穿越今古,完全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印象,可这些非今非古人物,说的却是入情入理的话语,给人以启迪,所以大受欢迎,风靡一时。
文学艺术的人物形象要有生命力,要有审美价值,只有根据艺术规律不断创新。如此,将会有更多更美的“美猴王”问世。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萧风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