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凌是厦门大学的管理学博士,他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俗称“驼背”。毕业已近半年,至今没有找到工作,只好摆起了地摊。从开始求职时的信心满满,到现在的迷惘不安,他说:“最讽刺的是,我研究的领域是社会保障,如今自己却沦为弱势群体。”(1月16日《中国周刊》)
这本应是个励志故事。面对残酷命运,小伙努力抗争,求学进步。然而,励志的过程,没有直接导向光明的结尾,而是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局。
令人思量的是,许多类似的、讲述弱势群体不幸遭遇的新闻,往往都能引来广泛的同情和鼓励。但网友对黄云凌遭遇的评论,相对淡漠许多。有人直指他选错了专业,研究社会保障应用性不强,只能去高校,科研机构和公务系统,而进这些单位竞争太激烈;有人质疑他高分低能,只会考试写论文,若是学理工科,实实在在掌握一门技术,未必会落到如此下场;当然,也有人出于好心,建议他面对现实,降低期望,先摆摆地摊也没什么不好的。有心无意的话语,解读着黄云凌的人生选择和动机,仿若这令人黯然的故事,只是一个残疾青年的个人悲哀。
当然,就业难难了一年又一年,高学历早已无法直接与好工作划等号。但即便如此,黄云凌的遭遇,也不能简单看作是其个人的悲哀。比如,从报道来看,黄凌云的科研能力很不错,数次求职中,未见面之前,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如此,将他的求职失败,简单归结于选错了专业或是能力欠缺等理由,是对高教教育认识的狭隘,显然有失公平。
职场上存在一些歧视并不可怕,因为这个社会如此多元,总会有平等温暖的目光,投射在那些奋进者的身上。而值得担忧的是,对于明明存在的歧视,许多人却不愿去正视,而是试图以“个例”为借口去掩盖。唯有揭开所谓“个人悲哀”的真实面目,才有纠偏的可能。
稿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屈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